去年暑假,我回到外婆家,院子里一大群羽毛闪闪的公鸡,看到陌生的我到来,吓得鸡飞狗跳,为了吸引他们,我赶紧从米袋里掏出一大把米撒向他们。
正在干活的外婆见状,连忙跑过来阻止了我:“你怎么能拿米喂鸡呢?这样可多浪费呀!”我一脸疑惑的问:“为什么不能拿米喂鸡呢?不都是拿米喂鸡吗?再说了,不就是这一丁点米吗?”外婆指着我的头说:“你呀!真是在城市里长大了,根本就不愁吃喝。”她语重心长的对我说:“每一粒米都是来之不易的,今天我就让你知道一粒米是怎样来的。”我高兴的说:“好呀!好呀!我就是要看一下一粒米有什么来之不易的。”
外婆说:“春天,万物复苏,阳光明媚,正是种植的好时机,农民伯伯便早早地把秧苗一株一株地插进水田里,一插就是一整天啊!”说着便望了望田里。
“好不容易插完了秧苗,但秧苗也不是在一帆风顺、健健康康的成长着。如果遇到了旱灾,水灾,虫灾,农民伯伯们还要为秧苗们抗旱、排涝、除虫。即使没有灾难,农民伯伯们也不辞劳苦的为秧苗们除草、浇水。”
“秋天是丰收的好季节,田野里一片金黄,农民伯伯们又起早贪黑地开着收割机来收割稻谷,农民宝宝们的脸上虽然露出了笑容,但还是要辛苦劳动,收割完的稻谷还要运到碾米厂里壳。”我认真地点了点头。
我想:中国是人口大国,需要的粮食很多,我国的领土面积有百分之九十是用来耕地的,这样才能让每个人吃饱饭,可真不能浪费粮食呢!
一粒小小米让我明白了:它的诞生,不但凝聚着千万人的劳动汗水,也让我从中明白了我们国家是人口大国,我们必须要承担起珍惜粮食的责任。
教师点评:文章中心明确,结构完整,内容丰富,文笔流畅,立意深刻。通过文章,我们可以看到作者饱满真切的情感,文章也因此优美动人,触动人心。清新的文笔、隽秀的文字、流畅的叙述、丰沛的情感,都是这篇文章引人入胜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