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时光荏苒,岁月如梭。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刻,我总会不由得遐想联翩——妈妈和小姨在我这样大的年纪时过着怎样的生活呢?十一岁的她们,是无忧无虑,还是像我一样,有着层出不穷的烦恼?
今天,我听妈妈讲述了她和小姨的童年故事。在妈妈娓娓道来中,我得知,七零后的她小时候既没有电脑,也没有手机,每至放学时分,院子里便会此起彼伏地响起热闹的吵嚷声,三三两两地孩子们聚在沙土地上,跳皮筋、扔沙包……好不自在。妈妈还说,在她们小时候,五角钱可谓是个“天文数字”,可以买到冰棍、糖果、牛肉面等很多小零食,妈妈的话让我难以置信,如果真是如此,那穿越到妈妈那个年代的我岂不是成为大富豪了!
最令我匪夷所思的,是妈妈讲述她和姥姥春节赶火车的情景。记得那年姥姥带妈妈回东北老家,狭窄的绿皮火车上挤满了人,就连过道都被堵得水泄不通,为了让妈妈睡觉,姥姥竟把妈妈放在车上的洗手池里……妈妈的话让我目瞪口呆,这是怎样的一幅场景啊!
等到小姨十一岁,生活条件大大改进了。通过座机,小姨可以和小伙伴们保持联络,交通也变得越来越四通八达,学校很小,但却是“五脏俱全”:桌子板凳、塑胶跑道样样都有。但那时手机没有普及,网络信号也时断时续,同如今的自媒体时代可谓是云泥之别。
相比之下,我的十一岁好像色彩斑斓的油画,智能手机,触控板,足不出户便可将大千世界尽收眼前;异彩纷呈的创意活动,形态各异的展览馆,让我的生活如星空般浩瀚……同是十一岁,我们的生活却大相径庭。
妈妈的十一岁物质匮乏,却有着朴实无华的快乐;小姨的十一岁,没有网络,却有极其丰富的体育运动;我的生活尽管便捷至极,但人与人却多了无形的边界感,社交软件层出不穷,但那质朴的热情却杳然无踪。我的生活中,日行千里,瞬息万变不是空想,完全可以用一个“快”字总结;而妈妈和小姨的生活则用“慢”字形容。“快”生活好还是“慢”生活好,还需要我在成长的道路上慢慢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