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衣衫褴褛,老态龙钟的老爷爷出现在小巷的出口,他推着一辆小车,大声吆喝:“卖烤红薯喽!”一个长相可爱甜美的小女孩闻声跑来:“烤红薯贵吗?妈妈你买吗?”老爷爷说:“不贵的,也就是你们常买的那个价,还便宜一些呢。”小女孩的父母拉着她就要走:“这不是你该来的地方,这个老爷爷没文化才会来这儿卖烤红薯,你以后可不能像他这样。”老爷爷听了有些惭愧,低下了头。“不,我不会像这样的。”小女孩用她软软的声音说。
“你怎么知道你就不会像这样?”爸爸厉声说。
“你再不回家,马上我们回家打你呀。”妈妈也说。
“不行,这孩子不能打。”老爷爷阻止。
“凭什么,这不是你的孩子,我们想打就打。而且,你个破卖红薯的又什么权利管我们的孩子?”妈妈说完,拽着小女孩的手就往巷子里面走,爸爸随即跟在后面,还不忘怼那个老爷爷几声:“呵,就你这个没文化的人,只会沦落到这种被人嘲笑的地步,哈哈😄,就你这可怜样,没人会喜欢你,没人会可怜你,只能是个光棍儿。”老爷爷生气了,禁不住唠叨:“我只能是光棍,那你呢?你以为你是国家主席吗?还是世界总统啊?你有多大的权利说我,我只是一个卖红薯的老爷爷,没错,但是我有我的尊严,你不得侮辱我,你得知道是人是有尊严的。而且,我最讨厌你们这种教育孩子的,孩子想要啥就帮她买呗,又没有那么穷……”爸爸反驮:“你为了那几个钱至于这样吗?”“你得知道我并不是为了金钱,而是为了你们教育孩子,孩子以后长大会成为什么样的人。”老爷爷不紧不慢的说。“我们的孩子不用你管!我怀胎十月,好不容易生下了她,会被你一个老头子在这说,你说我值得吗?”妈妈大喊。小女孩在一旁瑟瑟发抖,拽着妈妈的手不敢动。她白生生的额头上流下了细密的汗珠。
“我说你们当父母的,孩子都吓成这个样子了,忍心吗?”老爷爷一看小女孩这个样子,心顿时就软了下来。
“我再说一遍,我们的孩子,不是你的。”妈妈气愤地说。
“诶,你们在这儿吵什么呢?”一位母亲牵着一个小男孩的手走过来。“这是我们的事,要你管吗?”妈妈正要冲上去,爸爸赶紧拉住了她:“别冲动,人家只是来买烤红薯的。”妈妈的气这才缓了下来。“大爷,烤红薯多少钱?贵不贵呀?”小男孩的母亲问。“不贵的,比别人常卖的价格还要便宜些呢。”那位老爷爷不想与小女孩的父母争吵,做起了他的生意。小女孩的母亲见这样搭不上话,就拉着小女孩的手再次往巷子深处走。小女孩挣脱了她的手,说:“妈妈,我不要回去,我要烤红薯。和小哥哥一样的烤红薯。”“不可以,今天的书你看了吗?作业你做好了嘛,还敢无理取闹,快点回家。”妈妈再次拉起她的手,爸爸说:“没事儿我把她带回去。”爸爸一把抱起小女孩,带着她走了,小女孩眼睁睁的望着老爷爷,希望老爷爷能够帮助她。小男孩的母亲买完红薯突然冲到小女孩爸爸的面前:“喂,你知不知道他是谁?他是世界著名的语文教育家高兴致,你竟然还和他吵……”“什么,我怎么不知道?著名的语文教育学家?那他怎么会沦落到卖烤红薯这种地步呢?”
“呵,那可就是你有眼不识泰山了……嗨,你知道了吗?”小男孩的母亲给小女孩的爸爸讲着。
“哦,原来是这样。”小女孩的爸爸赶紧跑到巷子门口去,搭住小女孩的母亲说:“老婆,卖烤红薯的那位先生是世界著名的语文教育学家,高兴致”“欧,那是我们家小瞧他了吗?快去道歉吧。”爸爸点点头,走到卖烤红薯的那位先生面前:“师傅,之前是我有眼不识泰山,怪小人无知,不曾晓,今天竟碰到这位知识高深的师傅。给我来十个烤红薯!”高兴致说:“孩子你这就不对了,遇到任何人都得懂得尊重啊,还有,你这种教育方法也不好,孩子想要什么合理的就可以给她买呀。十个烤红薯,很快就会好的。”“对我一定会改过来的,之前是怪我啊!”小女孩的父亲把钱付给了这位老爷爷,两人谈得挺合,一会儿就建了师徒关系,在一起有说有笑。小女孩的母亲见他们像这样,说:“嗯,你们在这儿谈,我把烤红薯带回去和小女儿一起吃。”“好,你走吧。”小女孩的父亲点点头。他们两个进了一家酒馆。
妈妈领着小女孩想家走去,一路上,她思考了许多:要想让别人幸福,首先让自己幸福;要想让孩子幸福,首先满足她的需求,应该说是力所能及或者合理的需求。
2019·12·30
教师点评:文章以“卖烤红薯的老爷爷”为题,讲述了一位在街头卖烤红薯的老人和两个家庭之间发生的故事。文章情节丰富,故事一波三折,人物形象鲜明,欲扬先抑的叙述手法运用得当,先做铺垫,再做转折,从而让前后形成对比和反差,为文章增加了戏剧性,也提升了主题。不过,文章在故事情节的推进、对话的设计和内容的详略安排上都略显逊色,因此,文章的转折、冲突和老人身份所带来的震撼被冲淡,文章的立意和深度也受到了影响。所以,有自己完整的构思和设计,才能有文章的完整和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