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喜欢品尝美食,妈妈总说我是一个“小吃货”!我冲妈妈撇撇嘴:“爱吃的小孩都热爱生活!”但是,无论哪道美食都不能代替我心中的那一道——外婆做的手抓羊肉。它是我美丽家乡阿拉善桌上必不可少的菜肴,有着家乡草原的味道、阳光的味道,也有着浓浓的亲情味道。
在阿拉善,春节的清晨,风一样的外婆用铃铛般的声音,张罗着大家来到后院,开始做内蒙的美味——手抓羊肉。大人们有的生火,有的切肉,有的洗肉……忙碌的身影穿梭在后院,但却井然有序,配合默契。我和弟弟、妹妹们也欢乐地奔走在人群中,做着小助手,摆放餐具。手抓羊肉的关键是要选取草原上优质的羊肉。外婆火眼金睛,她总是可以选到上好的羊肉。草原上的羊吃的是嫩绿的沙葱,呼吸的是草原上的清风,所以肉质独特,无与伦比。
不一会儿,小舅爷就把分切均匀、软软的、粉嫩嫩的羊肉放在了一只“聚宝盆”里。然后,他端起这“聚宝盆”放在肚子前面,像一只唐老鸭一样摇摆着走到炉灶前,把羊肉一股脑儿地倒入像洗澡盆一样的大锅中。外婆也麻利地将已经准备好的生姜等调料放进锅里。大火燃起来了!柴火“噼噼啪啪”奏起新年的音乐。羊肉块们在翻滚的泡泡中,咕嘟咕嘟“聊”得热火朝天。三个小时的炖煮后,家人就可以一起享用美食了!
首先,太爷爷从堆得像小山一样的羊肉中,拿出了一块骨肉相连的肉。这块肉是有特殊意义的呢!太爷爷拿着有点吓人的刀子,娴熟地把肉一块块从手中的肉骨头上剔下来,然后分给每个家人。他语重心长地说:“这是‘团结肉’。亲情是永远不能断的!这块肉吃了,每个人都心心念念地想着家和家人们。”大人和孩子们依次走到太爷爷身边,恭敬地接过这一小块肉。小小的肉,却把家人们的心紧紧连在一起。这块肉格外鲜美,因为它有家里别具一格的味道。
接下来,大家就开始动手吃了。我迫不及待地拿了一块肥瘦相间的羊肋条,这肋条可是老人和孩子的专属。我一手抓着骨头,一手撒上为家人口味特制的佐料,开始享用羊肉。我张大嘴巴、贪婪地咬下一块肉,大口咀嚼,陶醉地品味。那肥美的羊肉绵柔中带着韧性,这不正犹如家人之间细细的爱,斩不断的情意吗?手抓羊肉那浑厚清香的味道留在我的味蕾里,也深深印在了我的心坎里。
虽然,现在一家人住在不一样的城市,每一座城市也都有自己不一样的特色和美食。但是,阿拉善有让我一生都难以忘记的味道,那就是家的味道!外婆的手抓羊肉蕴藏着全家人的情怀,更是我的最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