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府,清江县三岁伢子卖包面。”
一碗撒上葱花的清汤会保佑每一个在外漂泊的樟树孩子多吃饭。
从牙牙学语蹒跚学步,到临池学书,到长大成人。
从穷乡僻壤捉襟见肘,到绰有余裕,到通都大邑。
一碗赣水之滨的清汤,总能让每一个在外远游的樟树人回味起那段美好的过往。
它浸透在樟树人成长的步伐里。
年幼时挑食,总是不喜欢吃饭,母亲便自己动手擀皮子调馅,每次都会做很多,放在冰箱里,我不想吃饭时就拿出来煮一碗清汤,而她自己却坐在饭桌旁温柔的看着我,叫我快吃,等下被爸爸看到要挨骂了。
年少读书时总喜欢在春寒料峭的清晨,跑到校门口叫卖的小摊贩那端一碗清汤。
每次在那吃完都会说:“下次我爸来吃让他付,老板您记着哈”。
而小摊贩总会笑着说:“又是你呀,上回你爸就说回去要收拾你一顿呢。”
等到长大后工作应酬喝得醉醺醺时,又时常会想起家乡的清汤。
那一个个晶莹剔透,浮在淡黄色的汤上,撒上胡椒粉和葱花。
虽是普通的家常,却一直是记忆里的那份美好。
一次偶然的机会,在喝醉酒后,走进一家名为“江西老表清汤”的店里,我用江西话跟老板要了一碗清汤,喝了一碗,虽放了很多胡椒粉,并不很正宗,但我又掉了一碗。
后来和老板闲聊时我才知道,老板是看我喝醉才多放点胡椒粉用来解酒,清汤还是那个清汤,模糊的记得那时老板对我说过:“江西老表吧!来老表快喝一碗我们樟树的清汤!”
没有想到在高楼林立举目无亲的大城市,陌生的人却让我感受到了熟悉的温暖。
一碗清汤是樟树人心里的老味道,是中国人缠绵悠远深沉的故乡情,家国情。
山河表里,烟尘人间。
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