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燥热的大地终于退去了暑气,我们一家决定去爬三清山。
当我们乘车抵达山脚,满眼都是开阔的绿色,深呼吸,鼻腔内充盈着大自然的气息。我们迫不及待地踏上了蜿蜒盘旋、绵延至山顶的石阶。
不知走了多久,就在我们累得气喘吁吁、口干舌燥时,忽然一阵凉风吹来,让我仿佛坠入了一汪清泉,一只无形的大手替我抹去了登山的疲惫与燥热,顿时整个人神清气爽。向着风的来源处找去,我们看见了一个天然形成的风洞,风在这里加快流速,形成了“狭管效应”,宛若一个天然风扇。我仔细地端详这个风洞—风口由上到下呈直线型,宛如被共工执戟劈开了一般。里面的石壁看上去和普通的石头别无二致,但伸手一摸,却比一般的石壁光滑细腻得多,想必是历经千万年风雨的洗刷才被打磨出来的,这儿可真是一处天造地设的奇景啊!
再往上走就快到山顶了,我看见一位体型瘦削、身材佝偻的老人背着一个半人高的竹篓,篓里装满了各种食物。老人的上衣被汗水浸透,褪色的裤子挽起了两边裤脚,露出了两“根”黝黑干瘦的小腿。他一手托住身后的竹篓,一手扶着栈道栏杆,任由汗水糊住双眼。我默默注视着老人远去的背影,心中充满了敬意。
我们继续拾级而上,登上最后几段石阶,终于抵达山顶。站在观景台边,绵延千里的美景尽收眼底——那黛绿的群山、满山葱郁的村木、山脚下鳞次栉比的房屋,恰好构成了一幅素雅的山水画。清凉的山风伴着阵阵清脆悦耳的鸟鸣,谱成了一首秋日赞歌。
黄昏来临,夕阳下的三清山色调昏黄、意境朦胧。下山路上,青山相伴,晚霞同行,我们带着满心的惬意踏上了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