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汤圆

五年级 叙事 790字
2022-07-18 15:28:13

“吃汤圆,人团圆”,这话点明了汤圆在物质之外的精神价值。圆是汤圆的特征,正如圆月,所以到了正月十五前后,天南海北的亲人会在这月光下聚餐。有团圆含义的食物还有月饼,却没有汤圆流传的时间长,市井小吃摊铺一年到头供应汤圆,换个角度理解就是,吃饱了汤圆才有力气赶着去团圆。

吃汤圆增加能量,卖汤圆的也要有力量。原先老家卖汤圆的叫“汤汤圆”,这和重庆的“凌汤圆”不同,“汤”非姓氏而是出自“嘡”字,属象声字。以前挑担卖汤圆者多是精壮汉子,卖者行走时手执小铜锣、木槌,不时用力敲击发出“嘡嘡”之声,食客闻声而来。时境过迁,卖汤圆的都移居室内了,不再用敲锣的方式招揽客人了,“汤汤圆”这个名字也像濒临消失的老地名一样,只有上了岁数的人记得。

一次,我无意间走进了一家不太显眼的小吃店,店家是一个老师傅,只卖汤圆。和他闲聊时,得知老师傅原来在餐饮公司上班,他也知道“汤汤圆”的典故。他说,汤圆面皮是用水磨糯米粉做的,原料是到乡下买的,自己经手过的,放心,不忙的时候自己也会下着吃。

这家小吃店的汤圆有豆沙、芝麻糖、荠菜肉丁三种馅,一碗六只。我想几个口味都尝尝,就让每种各来两只。老师傅把汤圆下到锅里,盖上锅盖,分把钟后,他拿汤勺从锅里舀了些汤水到碗里,随后用爪篱从锅里捞出汤圆,微笑着端到我的面前。

眼前的汤圆半卧在泛白的汤汁里,向上涌动着好闻的米粉香味,每只汤圆的个头都不小,和乒乓球相仿。我发现其中有汤圆或上侧带着面疙瘩,或上下都带着面疙瘩,询问后知道,是以此记号区分不同馅料。

我细细品味着这汤圆,软糯的面皮里是别样的精彩。豆沙馅的如液体般在口中缓缓而过,灌溉着甜蜜的事业;芝麻馅如流沙入嘴,不时地刮起一阵阵香甜的沙尘暴;荠菜绿得盈人,瘦肉丁、肉渣末隐身菜丛中,村野味里透着荤香,口感由平奇至惊艳,味道逐渐完善。吃碗汤圆喝几口汤汁,一切归于平静,传递到鼻子里的气息只有糯米的清香了。

汤圆是本土饮食文化的一段历史,它曾凸显出一种张扬的个性。现在的它沐浴在汤汁里,也算是当之无愧的汤圆了,但此时的它像是秋水伊人,更多地表现出静默之美。这美,又像是退仕文人的晚年生活,平淡冲和,返璞归真,舒缓中沉潜着斑斓的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