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书房,阳光透过窗棂,踱过爷爷的肩,跳跃到书桌上。爷爷又在安静地练毛笔字。他下的字翩若惊鸿,婉若游龙。在那些字与静寂清
良的融合交织中,我仿佛找到了心中的那份静谧。
这天,我心血来潮,也想学爷爷写毛笔字。我找来毛笔,蘸上墨汁,开始临写“人”字。笔尖游走在纸上,怎么也写不出像爷爷那般漂亮的字。我不耐烦地将笔一扔,说道:“这字真难写!”爷爷双眉
一皱捡起“飞”出去的毛笔,在宣纸上气定神闲地写下大大的“静”字,沉稳且有章法。爷爷向我缓缓道出写字的诀窍:执笔时要“令掌如握卵”,运笔时要提按有度,可用“藏锋”入笔,行笔时要用“中锋”,只可让笔尖和笔肚接触纸面。然而,运笔之法非即书法之道也。爷爷说,练毛笔字最重要的一点是要有沉静之性,戒骄戒躁。听了爷爷的话,看着眼前这个大大的“静”字,我才明白,爷爷练的不是字,而是在修炼沉稳冷静的心。
又是一个清晨。爷爷在红木桌上专注地练字,身旁却多了一个我。我手握毛笔,一笔一画在宣纸上写字,忘却外在的喧嚣,沉浸于水墨的世界。这种静以修身的境界,真是妙不可言。我的字也因为有了这份沉静而添了份深远飘逸之感。爷爷高兴地夸我领悟了书法的精髓。
沉静是一种修养,深嵌于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伟大的祖国沉着应对,众志成城,抗击疫情。这是我们伟大的民族,经历了五千年沧桑与沉浮,积蓄的沉静,孕育的智慧。作为华夏儿女,我们要将这份沉静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