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诗数载,念念不忘的是王维的浅吟低唱:“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到头来,五谷杂粮养活了人的肉体,一颗红豆错惹了我的情思。
红豆,这一抹动人的鲜红随处可见,落地可闻。就算街边玩闹的孩童,也懂得,这不仅仅是一株叶卷叶舒的草木,亦是一段不朽的刻骨情缘。
然而却还还记得三两年前,我对红豆的印象并不甚好。当时少年意气,极尽绚烂,爱极了繁华与纷杂,浓情和蜜意。谈情说爱,漫引物象,相比单调深沉的红豆,我更欢喜那苍苍的蒹葭,霜凝白露,爱慕着秋水伊人;我亦倾心于鹊桥的仙人,柔情似水,相逢如金风玉露。觉得那小小的红豆,不过是锱铢之微,淡薄之情,优雅不比兰花,华美不比晚霞,单调而乏味,无法充分表达自己深切的思念。
直到一个寂静的夜晚,触景生情,我终于感悟到了红豆之思。那时已是子时,我执笔伏案,复习考试题目,身心俱疲,有时不禁抬起头,拍拍额头,慨叹人生难处,世间苦楚。那晚,月光很淡,也很柔和,轻轻巧巧的,铺在成叠的课本上,被我瞥见,撩得我心中一动,悠然抬头,又见对面楼的一户居民家里亮起了一盏红灯,隔着窗帘,恰似一帘幽梦,朦胧且诗意。霎时间,纪昀的诗句脱口而出“书似青山常乱叠,灯如红豆最相思。”瞬间,我知晓了一切,原来红豆之思,才是百转千回中最深重的思念,它蛰伏在内心最深、最柔软的角落,只有在无人的夜,才会悄然生长,破土而出,它的单调,正是深情;它的乏味,正是难忘。思念至极,情已如血殷红,即便世事消磨,也永不褪色。
“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待到知晓了红豆的真正意味,再蓦然回首,以前的情爱遐思皆为梦影,一往情深,已在心中。
其实,这世上还有一种“红豆”,人们愿意把它叫做相思子。它和红豆长得几近相同,也似乎一样代表着情缘难灭,但这种植物却内涵毒素,取人性命,丝毫没有红豆的中正平和,和善儒雅,相思子更如潜伏的毒蛇,獠牙暗藏,狠辣而可憎。红豆的温情脉脉,红豆的情深不改,早已铭刻在心,无可替代。
若有来生,我或许会化为佛前的一尾红鱼,亦或是庙前的几柱红香,安稳此生。但为了你,我宁愿生在那长秋的南山,做一颗如血泪般鲜烈的红豆。此生,不为结缘,只为相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