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让欢笑不止,鞭炮不停,全程都沉浸在过年的氛围中呢?是什么让孩子们的心跳得更快一些,每家每户都显示出万象更新的新气象呢。是什么抬眼望去大街上一片火红,家家门前贴着鲜红的春联呢?
腊月二十三,离春节已没有多少时日,家家都加紧上年货,还必须大扫除一次,名曰扫房。撞见熟人时,笑口常开,满面红光,两者互相拜年。
让孩子期待已久的,无疑是吃团圆饭收压岁钱了,饭桌上其乐融融的景象,桌子上摆满了美食佳肴,不一样的年菜有着不同的寓意:芋头、腐竹象征着富裕,饭桌上的鱼象征着年年有余,年糕象征着步步高升。吃饭完后的孩子们为何迟迟不肯离去,原来是在等长辈们的红包,长辈们笑着给孩子们红包,孩子们拿过红包。一一说吉祥语,易流云的气冲冲买鞭炮去。
家家门口贴着春联,是为了辞旧迎新驱邪保平安。春联据说起源于桃符桃符的最初用意是求平安。据古书记载,五代十国时期,宫廷里就有人在用桃符让题写了对联宋代王安石的诗句“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中的新桃”“旧符”指的就是桃符。后来桃符便由桃木板变成了纸张,贴春联这一习俗到了明代开始盛行。据说明太祖朱元璋十分喜欢大户人家贴的春联,于是想推广,便要求每到春节时,金陵的人家都要把大红春联贴在门框上。有一户人家因忙而没来得及贴春联,大年初一的早晨,被微服巡视的朱元璋看到了。朱元璋得知原因后,亲笔写了一副春联送给这户人家,但这户人家舍不得贴,把他当做“限量版”珍藏起来,随着时间的流逝,春联的内容除了表达新春祝福外,更融入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赞美之情。
春节,不仅充满了浓浓的年味,还包含着浓浓的亲情和欢乐,还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急催求此身在外地的亲人,千里迢迢地赶回家中,与家人相聚,吃团圆饭、看绚丽多彩的烟花。随着烟花的燃放,春节也悄无声息的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