筷子里的中国味

五年级 叙事 769字
2021-10-31 20:13:36

我的双手正轻轻地摩挲着一双竹筷,它普普通通,没有任何,朴素无华。然而涌动出的思绪,立刻勾出曾读的一句话:四海八荒,炎黄正朔;华夏文明,声名远播。可不,小小竹筷体现出的也是浓浓的中国味 。

小时候筷尖上蘸满的是亲情与乐趣,大人经常说起,当我还在襁褓之中时,每逢吃饭,大人们就会用筷尖蘸点汤汁放入我的嘴中。然后,一起微笑着盯着我的脸上的表情:或笑,或咂嘴,或皱眉……随即是大人们甜蜜的欢笑声。他们说的最多的是带我去表舅家做客,那时,我刚学会走路,活泼好动,表舅很喜欢我,还把我抱在腿上用筷子在红酒里点一点,给我尝,一下啤酒,一会又点下白酒,我呢!来者不拒,很快,我的脸蛋就变得红红的,引来大人们笑声不断。而我则昏昏沉沉睡了一下午。如今想起,这大概就是中国人的含饴之乐,筷尖上的亲情吧!

长大些,筷子上学到的是尊重与礼仪。随着年龄增大,我对用筷子的“讲究”也懂得了许多。比如:有长辈同桌,应由长辈先动筷;有客人同桌,应先请客人动筷;夹菜时筷子不能对着人;筷子不能在菜中翻来翻去……这些都是用筷的传统礼仪,它体现的是对别人的尊重,也展现一个人的自身修养。

长大后,筷子上传递的是思念与感恩。我有一个表伯,他清华大学毕业后去美留学。去年,他带着妻儿回国探望父母,一天饭后,大家在客厅拉家常。“唰、唰、唰”厨房传来一阵洗筷声。表伯听到后,立时发出一声感叹:“听到这声音,我就想起了我小时候,那时太爱玩,做作业、写字都是只求快,往往招来的是筷子头敲手。现在想起来,也亏有筷子敲,不然,我也不会有今天。”言语间,满是对童年的追忆和对父母的感恩。

小小一双竹筷,普普通通,却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具有强烈的中国味。而竹筷,在我们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中,它只能算是沧海一粟。我为中国传统文化而骄傲,我为我是中国人而骄傲。我们这一代,不仅要传承好中国传统文化,而且要把她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