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

五年级 叙事 743字
2021-09-10 21:39:28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一一题记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月圆起来了,扑鼻的香味飘起来了,街上的笑脸多起来了。

月亮静静地挂在星海之上,那么优雅,那么文静。晚风轻轻撩起我的青丝,轻轻拂过人们的脸颊,好不惬意。众人望着那皎洁的明月,月亮像是深闺之中的姑娘害羞的躲进云层里,隐约能看见她的身影。

夜,静极了,玉盘似的满月在云中穿行,淡淡的月光洒向大地。看着明月,我不禁忆起,曾有一孩童,因不识月亮,把它叫作白玉盘。那稚嫩的声音,人听了都会心生欢喜。他还问题多多——月中的仙人是垂着双脚吗?月中的桂树为什么长得圆圆的,白兔捣的仙药又给谁吃呢?他是这样地天真烂漫,想必是无忧无虑的吧,想必是简单快乐的吧,想必是夜夜好梦的吧。因此,我们因年龄长,而童心不曾改,保持快乐。

圆月下,搬一椅于桂树下,微风轻摇,桂花叶轻轻晃动,如精灵跳舞,如雪后鹅黄,如嫩芽新绿,那么生机,那么喜悦。小小的桂花藏在其中,散发的那股子香气沁人心脾。这一个个,小小的,黄黄的,如星辰掉落,难怪吹得满山开。一人,一月,一树,何忧何愁,只感人间值得。

“十五月,圆又圆,打制的月饼甜又甜,嫦娥仙女来做馅,兔宝宝忙做皮,月洒银辉做封面……”这是一首民谣,从中足以看出月饼在中秋中的重要性。

月饼是种传统美食,它的馅不甜腻,外皮松软,面皮层层起酥。外观上,油光闪闪,映着精致的花纹。可别小瞧这小小月饼,它包得下豆沙,包得下蛋黄,包得下五仁……这一个小小的东西,实属人间至味。

抿上一口,便可消了忧思,散了疲劳了吧。中秋亦是“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的天真;中秋亦是“归于月中落,天香云外飘”的怡悦;中秋亦是“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的欢喜。

秋风吹起落叶,发出沙沙声,伴随着这清脆的安眠曲,人们进入了甜甜的梦乡。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后记

教师点评:在这篇关于中秋的文章中,小作者对于修辞的熟练运用和对于古诗词的大量掌握,都体现出了深厚的文学功底,是文章中的闪光点。文章的细节描写做的也很好,就像是心理描写,不仅让读者能够随着文中主人公的心情感受起伏,而且还从侧面看出小作者自己的思考。文章还采用了“所见+所感”的写法,在写完景物之后,较为直接地抒发了自己的感情,这样让人有所回味,有所启发。不过文章是以“中秋”为题,那么文章的内容最好是以“中秋”为中心进行展开,但事实上文章一开始便花了较多笔墨来形容“月”,直到第五段才开始提到“中秋”,前面铺垫太多导致文章中心不突出,也导致文章中“中秋”的节日氛围感不强,这个问题需要小作者再进行细致地思考,须知“月”也应该是“中秋的月”,不要本末倒置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