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实验

五年级 叙事 921字
2020-03-19 17:23:54

这几天网上有个较火的实验,叫不要在微这几天网上有个较火的实验,叫不要在微波炉里加热葡萄。这是什么原理呢?

我们熟知的物体状态为气体、液体和固体,其实还有一种状态,称为等离子体。

简单的说,气态物质接受到大量的能量后,就可以变成等

太阳上面就充满了等离子体,太阳风暴也是释放大量的等离子体云,地球上的极光、闪电、静电火花等,也都是等离子体。

那看起来等离子体还是蛮牛逼的,那怎

虽然这一现象早就有人发现过了,但是直到最近,才有物理学家认真研究过这个现象的原理,并且在PNAS发表了论文。

下面简单跟大家说一下:

我们家用的微波炉,产生的大约是2.4Ghz的电磁波频率,这意味着微波炉中的微波波长约为12cm。

我们先放在一边,根据电磁辐射,如果物体的尺寸与波长相近的时候,波长可能就会被困在物体里。

不过,我们的主角葡萄尺寸显然达不到12cm。

但是!我们刚刚提到的微波是在空气波中的长度,在葡萄里,是不一样的,为什么?

这里让我们先了解一个概念——折射率。

折射率是指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与光在该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之比,折射率=真空光速/介质中的光速。

葡萄的折射率在正常环境下(可见光)约为1.33,但是在微波环境中,折射率几乎要翻上10倍。

所以在微波环境中,葡萄有了更高的折射率,因此微波在葡萄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的速度要空气中慢了10倍,这样就意味着波长也只有在空气中1/10。

是的,你也应该猜到了,在葡萄中,波长就从12cm变成了1.2cm,差不多就是一颗葡萄的大小了。

既然波长和葡萄的尺寸差不多,如果你把一颗葡萄放在微波炉中,那微波其实被葡萄“困住了”。

这时候,微波在葡萄内部实际上形成了电磁场,葡萄的中心才是电磁场最强的地方。

因此在微波炉里放一颗葡萄并不会产生什么奇怪的现象。

可是,如果将两颗葡萄放在一起,距离小于一个波长的时候,两颗葡萄的电磁场会开始互相作用。

这时候电磁场最强的地方就是葡萄互相触碰的部分,也是葡萄变得最热的地方。

这些热量又传递给葡萄中的钠离子和钾离子,于是就产生了等离子体,发出了明亮的光芒。

其实呢,要完成这一物理奇观,一是有水、二是有盐、三是大小正好的球形物体。

因为研究人员使用葡萄大小的泡过氯化钠盐水的聚丙烯酸钠的水凝胶珠子,放在一起也产生了等离子体,这叫什么事儿啊?!

所以说,好好吃葡萄才是正道,同学们也千万不要去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