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下午有一节美术课,老师答应带我们去放风筝,但前提是我们必须要将上节课做完一半的风筝给做完,如果时间不够,那么放风筝的计划就泡汤了。
上课铃还没响,我们就已经从柜子里掏出了美术学具袋,拿出了“风筝”。哇!同学们的风筝五花八门、五颜六色,有的是一只火红的喷火龙,有的是一只可爱的锦鲤,有的是一只黑乎乎的老鹰,有的是一只雄伟的凤凰。
“叮叮叮”随着音乐声的响起,老师也随之而来。老师先是让我们从学具袋里拿出两根扁的竹签,把它拼成十字架的样子,用线绑在一起。再让我们把上节课画好的画贴在宣纸上,然后把十字架固定的宣纸上,最后,一个风筝就做好了。老师说得简单,但我们做起来却比想象中的要难:因为宣纸很薄,稍不留神就会破。十字架是风筝的骨架,固定不好整个风筝就会坏掉。还有可能纸粘反了、没有粘牢……各种问题层出不穷。我拿着竹签把十字架摆成十字形,然后用线绑在一起。这些还挺顺利,但是就当我要拿起十字架,把它用双面胶粘在宣纸上的时候,双面胶粘在宣纸上一角了。我拿起宣纸,要把它慢慢地撕开,但是宣纸却破了。我想:不如将计就计,直接这样贴上去吧。果然偷懒是不会有好结果的。在最后我以为风筝终于做好了的时候,却发现整个风筝歪歪扭扭,如果飞起来一定会向一边倾斜然后掉下来,整幅画也并没有在中间,十分别扭。
叮叮叮!又是随着音乐响起,送来了下课的十分钟。老师让我们到楼下去试飞自己的风筝,大家就像蜜蜂一样涌出教室,飞奔着下楼,跃跃欲试。而我呢,心里忐忑不安。我让一个同学帮我拿着风筝,我跑在前面拿着风筝。果不其然,它并没有飞起来,为什么呢?原因很简单,就是我没有粘牢,每一步都不合格,造成了这样的失败。
风筝啊,虽然你没有飞起来,但是却教会了我一些道理,也让我快乐。我喜欢风筝,更喜欢放风筝,希望下次我可以真的放飞风筝。
教师点评:这篇作文的内容为学生们在美术课上制作风筝并试飞的经历。整篇文章语言生动,情节连贯,篇幅适中。作文开头就点明了本文的主题,即制作并放飞风筝。结合学生的身份,富有亲身经历的描写,更能引起读者的兴趣。文章中,作者生动地描述了学生们亲手制作风筝的过程。通过对细节的描写,读者能够将自己置身于制作现场,感受制作过程中的艰辛与乐趣。同时,也提醒了读者们在制作过程中注意细节。同时,作者也生动地描绘了学生们尝试试飞风筝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作者深刻地感受到了成功和失败所带来的喜悦和挫败感。最后,作者对于此次风筝制作和试飞的经历表现出了对风筝的热爱和期望,这也为文章画上了完美的句点。总之,这篇作文结构完整,语言优美,富有亲身经历的描写,很好地表现了学生们制作并试飞风筝的过程。但还需要注意一些语法上的小错误,比如符号使用不够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