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杯豆浆

五年级 叙事 849字
2020-11-02 10:24:58

不论树影有多长,都离不开树根的怀抱;不论你走的有多远,都离不开母亲的呵护。

——题记

凛冽的寒风肆意逃窜着,红了行人的鼻子和耳朵,还一个劲儿地往人衣缝里钻。

豆浆推冒着白花花的热气,我站在一旁边搓手边哈气,等老板娘倒杯热腾腾的现磨豆浆。

等待之时,一个坐着电动轮椅的白发老太太独自朝豆浆推过来了。老太太两只鳄鱼皮般的手扒在扶手上,大半头雪白的发藏在方格花纹头巾里,半张皱巴巴的脸躲在黄色围巾后,眯着一双浑浊又怪松的眼睛。

轮椅的轮子离豆浆推还有半米远就停下来了,但一会儿又往前滚动,却不想撞上了摊子,所幸没出啥事,只是把我和老板娘吓了一跳。

老板娘放下手里的活,笑容满面地问老太太:“老人家,买豆浆吗?”

后者没回声,只是颤抖地抬起左手往大衣里摸索,然后慢慢地掏出一个方格花纹的布包,小心翼翼地层层打开——里面没什么珍宝,有的只是一查叠的整整齐齐的一块钱。

她从里面抽了一张出来,抖着手朝老板娘递去。老板娘立马懂了,接过钱,只是这豆浆还很烫,不好就这样给老太太。于是乎她就用袋子装好,好让老太太提着。

这时,另一个与老太太有几分像,更年轻些的白发老太太跑了过来。她的步子不快,却又急又乱,鼻子和耳朵都红通通的,还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

“妈,您怎么自己乱跑呢?”

原来是老太太的女儿啊。

她扶着腰慢慢在母亲面前蹲下

老太太没说话,而是颤抖着左手把布包塞给女儿,又把右手提着的豆浆也塞了过去。热腾腾的豆浆一下子就到了女儿的手里,炊热的温度让她松了松身子。老太太浑浊的眼睛盯着女儿冻得发红的鼻子,然后浅浅地染上了一层温柔与心疼。这时,她终于磕磕巴巴地开口:“天冷,别冻坏了身子,妈会心疼。”刹那间,又一阵寒风吹过,吹乱了女儿额前的白发,红了她的眼眶,湿了她的面颊。可那杯豆浆却像一把吹不灭的筹火,温暖了她的身子,也触动了我的心灵。

等女儿满珊着步子推老太太离开,我看着满头白发的两个人,才想起我的豆浆还没拿呢!老板娘也早已倒好一杯,炊热的温度已经褪去,残留的余温却让我心头一暖。

我大口大口地把豆浆喝得一干二净。甜甜的,温温的,像那温柔的母爱,平淡而动人。

又是一阵寒风吹过,我忍不住打个寒禁。但心就像融化在阳春三月的白雪,被一杯充满爱意的豆浆,触动的暖洋洋的。

真是应了那句话,无论你是白了头还是弯了腰,在母亲眼里,你永远都是孩子

教师点评:小作者通过讲述在早点摊上的见闻,向我们分享了一个与母爱有关的动人故事。文章取材独特,叙述流畅,而最为突出的则是描写非常细腻。在开篇,小作者细腻地描写了老人的外貌与动作,突出了老人当时认真而又小心翼翼的状态,为后文做了充分的铺垫。而后,随着老人女儿的登场,小作者将笔墨着重放于对二人的神态、动作和语言描写上,以一种自然而然却又引人注目的方式揭示了二人的身份、年龄和关系,凸显了二人对彼此的关爱,从而呼应前文的铺垫,让年迈的母亲对女儿持久的爱和始终不忘的关切予以我们更为强烈的冲击与震撼,文章也尤为感人至深。而小作者充分运用人物描写、环境描写来还原事件来龙去脉,突出“人”这一事件中不可或缺的要素,也为我们叙事文章的创作提供了很好的思路和参考。很棒!开篇结构稍显零散,叙述集中一些,文章观感会更好,可以做一定调整。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