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一天正午,烈日似火球般炙烤着大地。晴空万里,热浪滚滚袭来,就算在大树底下乘凉,也不觉得凉快。连常见的麻雀,也消失得无影无踪。而那蝉声嘶力竭的叫声,让人感到更加燥热。
那些在小溪旁捉鱼的小朋友,丝毫没察觉到自己瓶子里的鱼虾已经熟透——瓶子里的水已经被晒成了热水。猫不想出来,它只想在凉爽的房间里睡觉;街上也没有多少人,他们也许怕自己在炎热的天气中中暑。花草树木耷拉着脑袋,干渴的大地有气无力。
街上一个小女孩望向远处的天空,看到一片片乌云带着一阵阵湿气过来,喊叫道:“妖怪来了!”此时天地间无比闷热,大家都等待着大雨的到来。猫咪急得上蹿下跳,鸟儿也焦躁地在空中盘旋着,蜻蜓也成群结队地在低空飞舞,连那金鱼好像都要迫不及待地蹦出水面,大口喘气。
慢慢的,天空已经乌云密布,仿佛被黑色的丝绸布满。随着一道炸雷,把所有的动物都吓了一跳,猫咪像箭一样地冲进屋子;鱼儿吓得沉到水底,不敢吐泡泡;鸟儿们也赶紧各自回各自的巢了。
接着,雨下下来了,豌豆大小的雨点从空中落下,落在地上,汇聚成一条条小溪。那些被晒蔫儿的植物尽情享受着大雨的馈赠,街上没伞的人们急忙躲到商铺的屋檐下,顷刻间豆大的雨点在屋檐上挂起了水帘,有伞的人们则顶着风雨吃力地前行,许多人的裤脚裙边都湿透了。
夏天的雨来得迅速,去得也匆忙,不一会儿雨就停了。雨后的第一缕阳光照耀着地面,植物们个个精神抖擞,大地仿佛又恢复了生机。但很快又被热气所包围。
只有地上剩下的一洼一洼的积水,告诉着人们,大雨确实造访过这里。
这就是七月的雷雨。
教师点评:好一首夏季交响曲——“热浪滚滚的大地、声嘶力竭的蝉鸣、无影无踪的麻雀、有气无力的花草”,这是沉闷的第一乐章,为七月的雷雨的到来做好了初步铺垫;“上蹿下跳的猫咪、焦躁不已的鸟儿、成群结队的蜻蜓、迫不及待的金鱼”,这是山雨欲来的第二乐章,富于戏剧性效果,进一步铺垫;“乌云密布的天空、响彻天际的炸雷、倾盆而下的雨点、吃力前行的人们”,这是激烈的第三乐章,热烈欢快的曲风表现出明朗、欢乐的氛围,奏响了这场交响曲的高潮;“雨后的阳光、精神抖擞的植物、重新生机的大地”,这是舒缓的第四乐章,为这场交响乐画上了休止符。雷雨虽到此为止,“地上一洼一洼的积水”却始终证明着交响曲的存在,余韵绵长。很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