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际下,思绪被晚风理得细密而绵长,向无边的远方延伸。阔别故乡多年,或许“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关于故乡的记忆经历时光的打磨,反而愈发清晰了。
阳暖燕回,满目翠绿,迎来万物复苏的时刻。顺着叮咚的木兰溪,踏着春天追寻那份乡味。
驱车来到西洪村,踏入村庄,满是农村朴实的模样,粉墙黛瓦的民居与远天的壶公山交相辉映,犹如一幅梦境深远的画,凹凸不平的泥路却也十分诱人。路边种着红色的木绵花与老态龙钟的榕树,路过一座石桥,参差不齐的桥面,布满青苔的桥墩,散发着淳朴的气味,一路上犬吠鸡鸣,鸟语莺啼,不绝于耳。
来到一个路口,一辆不起眼的三轮车停靠于此,但这里却早己人头攒动,炊烟袅袅。“菜瓦泗粉来了!”有力铿锵的叫卖声与这扑鼻的香味结合的天衣无缝,这声最熟悉的吆喝与乡愁的滋味情由心生。
人影婆娑,千里莼羹,买碗泗粉,唤起记忆。好不容易排到了队,抬手看表,己十多分钟。见摊主倒入清水,抓把泗粉放入锅中,接着放入那白色溜滑的豆瓦,倒上些味精,盐,酱油,炖煮少许时间,便可出锅。可是精彩从这才刚刚开始,洒下些泗粉的灵魂——香椿油,再加上炸豆腐,猪肉肠以及饱含莆田地方特色的炸肉,一碗香气四溢,满载回忆的泗粉便完成了。他双手端着递给了我,一声“请慢用,有点烫”一个微笑似乎也勾起了我心中沉封己久的无数回忆。
坐在露天桌椅上,虽然陈设简单,但那种朴素无华却牢牢的掩盖了这些。先喝一口混看香椿油的汤,顿的打开了味蕾,夹起泗粉,晶莹通透,吸入口中,爽滑Q弹,品尝一下煮过的豆丸,豆腐的香气混看花生的口感,表面淀粉的湿润,顿时让我满嘴留香,欲罢不能。
静谧悠闲的农村,朴素而美好,品味一碗沉淀岁月故事的美味泗粉,感受“望阙云遮眼,思乡雨滴心”的乡思回忆。
黄昏,红日衔山,溶溶暮色枕上深林,夕阳的影子投在被晚风吹皱的水面上。望着天边的木兰溪,不知,它是否伸向心中的那份乡情……
教师点评:“乡情”是一种抽象的、难以形容的情感,小作者巧妙地化抽象为具象,将无形的乡情具体化:寄情于具体的事物——泗粉;融情于可感可触的细节——眼前熟悉的村庄、耳边铿锵有力的吆喝、鼻尖扑鼻的香味以及舌尖爽滑Q弹、鲜美多汁的美味,这些看似简单又零碎的小细节,经由小作者的层层渲染,细腻描摹,成为读者心中关于乡情的美好定格;表情于真挚的语言——文中并未用什么华丽的字眼,仅以浅白的话语、朴素的文字、平淡的风格叙述、描写,却又将含情的文字渗透在文章的字里行间,乡情本就润物细无声,这样的娓娓道来恰与文章情感相契合,又能显出小作者的匠心独运,确是“以吾手写吾心”的美篇佳作,值得一读。综观全文,语言细腻,叙写流畅,情感充沛,反映了小作者较为扎实的写作功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