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一直流传着诸多“别人家的老师”的段子,“抖音”小视频一搜数百条,引得学海中众多学子“羡慕嫉妒恨”,并捶胸顿叹:这样的老师,请给我来一打!
俗话说:念念不忘,必有回响。这不,这学期,听说我们班级要换一位新的语文老师;还听说这位老师是我们的家长争取来的,是个很有责任感、非常出色的“王牌”老师。起初我们只知道她姓刘,微胖,既然是位很优秀的老师,那么一定既严肃又严厉。我们暗地里给这位素未谋面的老师悄悄起了个外号——刘王。
我们怀揣着忐忑不安的心情,迎接“刘王”大驾。一打照面,果然是严肃而郑重的模样。但是,日子久了,我们才慢慢意识到,我们被“出色”“责任感”“王牌”这样的字眼给蒙骗了,“刘王”她,其实就是一个天生“戏”精!
不信?那请你跟我走进“戏”精的世界——
“校园欺凌啊!校园欺凌啊!”
午后,按照常规,我们排队到站在讲台上的刘老师那里上交誊写好的作文稿。轮到我了,我把作文稿递过去。刘老师伸手接住,头也不抬地开始阅读、批改。一分钟过去了,两分钟过去了……我的心怦怦直跳,我每一次的作文都认真修改、誊写,还都一字一句地斟酌。按理说,应该很快就会过关啊,怎么这次翻看了这么久?
我边等待边嘀咕。谁知刘老师看着看着,开始不由自主地小声念着,慢慢地,声音越来越大,最后变成声情并茂的朗读了。同学们也渐渐被她的朗读所吸引。这下可好,她读得越发激动起来,头高昂着,举起本子放在眼前,眉飞色舞,一点儿都没看到我那早已窘红的脸。
我一着急,赶紧去抢作文稿,她灵活地左右闪躲,竟奈何不了!我实在气不过,便跳起来在她的肩膀上拍了两下,谁知刘老师马上出招——川剧“一秒变脸”,委屈地大喊:“校园欺凌啊!校园欺凌啊!同学打老师啦!”那声音大得整个楼道都能听见。
她边叫喊着边笑着,哪里是一个受害者的模样,明明是占了便宜的得意样!我无可奈何,只好默默地朝她翻了一个白眼,便偃旗息鼓地回到座位上做自己的事。
可是刘老师接下来的一句话,让我立马停下了手中的笔。原来下一位正好是我的同桌,刘老师见了,赶忙问道:“你是她的同桌吧?”我的同桌疑惑地点点头。刘老师急忙放下笔,伸出双手,一下子紧紧地握住了我的同桌的手,很“诚恳”又“郑重”地说:“来,我们握个手,真是难为你了,和女汉子同桌这么久,真是不容易啊!”边说边转过头冲着我得意地笑,那神情,活脱脱的像一个打了胜仗的将军。
说完,她立马转过头继续对下一位同学诉苦,就像鲁迅笔下的祥林嫂,恨不得向全世界宣告——她被“欺凌”了。我很无语,原先她大声朗读我的作文的懊恼,也早已烟消云散了……
“你们也给我取一个好听点的外号啊!”
说起“外号”,我就头疼,因为山西有个有名的小吃——“刀削面”,而其中的一个字正好和我的姓氏同音。所以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刀削面”就成了我的专属称呼。
有一次,同学们无意间提到了刘老师的外号。刘老师听见了,目光一喜,带着期待的眼神看着我们,问道:“你们给我起了个什么外号呀?”赵丽薇抢着说道:“刘王!”
刘老师听了,眼里的星星顿时陨落了,脸一下子拉了下来,我以为她要罚我们给她起外号呢,谁料她竟然装出一副不满意的样子,质问我们:“你们怎么不给我取一个好听点的外号?”我刚松了一口气,庆幸刘老师没有因为我们给她起外号而惩罚我们,可刘老师的下一句话就让我高兴不起来了。她突然转过头来,意味深长地看着我,慢腾腾地说:“‘刘王’不好听,你看人家‘刀削面’多好.听起来很好,吃起来也很美味!你们也给我取一个好听点的外号啊!”
说完,她依然一脸“坏”笑地看着我。我也毫不客气地送了她一个白眼。可是老师在接收到我的白眼后,立即做出一副努力憋笑的样子,惹得全班同学哄堂大笑。
哎,真是拿她没办法!
我们班同学还说,千万别让她去演戏,否则演艺界多了一颗星,教育界岂不是少了一个“活宝”,到哪里去找这么“乐”的老师?
嗯,有道理!原来所谓“别人家的老师”就在我们身边,我们要好好珍惜,好好配合她——演好每场“戏”!
我们的“戏”精老师,我们爱你哦……
教师点评:文章结构清晰,内容具体,语言生动。作者十分注重对细节的描写,细致的神态、动作描写很好地展现了人物的特点。神态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活动描写不仅丰富,而且细致。能把人物内心活动写得十分生动,的确难能可贵,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文章头尾照应,中心明确,结构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