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似歌,每个音符,都是美妙的旋律;童年如画,画中勾勒出曾稚嫩的瞬间;童年是一方没有杂草、污渍的净土;童年宛若星辰,让漆黑的夜,透出点点星光。打开妈妈记忆的闸门,童年的回忆如波涛汹涌的海浪飞驰而来。
妈妈的小村庄,是一家一院落,几家共一巷子的。院子很大,所以每户人家总爱在堂屋门前搭上拱形的架子。春天一来,种上些许丝瓜或葡萄是毋庸置疑的。夏天一来,丝瓜或葡萄的藤就爬上了架,爬上架的藤就把架子搭成了绿荫浓郁的凉棚;花儿开过,就是一个个垂下的丝瓜或是一串串青葡萄。绿的叶、黄的白的花,停在那里就是画。
放学后,妈妈总是和伙伴们在田野里的河流边,肆无忌惮地奔跑、尽情地嬉戏玩耍。她们挽起裤腿,到河里去捉鱼和虾。阳光灿烂的午后,田野里充满了笑声的回荡,风把铃儿般的笑声吹到山上,吹到花丛里,吹向天空,让它们生根发芽。从东方泛起鱼肚白到西边漾起夕阳红,他们总在一起。
妈妈说赶上饭时,你就会看到一座连着一座的红瓦房空人去。巷子两旁则坐满了一家一户的所有人。每个人家都把自家饭菜端到门口,邻里之间就海阔天空地聊了起来,饭也就天高地阔地吃了起来。倘是傍晚饭时,西边的云霞和东边的瘦月,过巷的晚风和归巢鸟儿也会来凑热闹,总是忍不住把艳羡的目光投向这片海阔天空……它们都是妈妈乡人的好朋友,也正是它们和乡人一起绘制了妈妈的童年底色。
秋天的夜晚,是妈妈最深的眷恋。当所有的灯都熄灭了,她会和小伙伴们带着被褥躺在空空的场地或者刚刚放倒的玉米或者稻谷或者高粱的秸秆上。在母亲们“别着了露水”的提心吊胆中,他们开始享受蛐蛐儿、蝈蝈、金蛉子们的合唱……听着听着,就进入了梦乡。几回回妈妈梦中的梦中,依然是各种声音在流淌,或高低融合的交响,或淡淡飘来的独唱……而这些,于她,却成了飘逝的过往。
如果你正巧路过妈妈的小村,您能替她问候吗?问候妈妈的丝瓜葡萄,妈妈的蔬菜,妈妈的狗、妈妈的田、妈妈的蛐蛐儿、蝈蝈、金蛉子,问候妈妈的晚霞瘦月,妈妈的飞鸟和妈妈的家人……
教师点评:文章主题明确,思路流畅,内容丰富,文笔优美,情感饱满。作者寓情于景,将自己浓浓的情感融入到了对景物的描绘之中,文章更具感染力。清新的文笔、隽秀的文字、流畅的叙述、丰沛的情感,都是这篇文章引人入胜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