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漫地提了提书包的肩带,在小区里兜兜转转,也已过了半个小时。赏着重新长出绿叶的梧桐树,叶子于愈发繁茂,郁郁葱葱的。在春意中流转,也当是逃离现实。“小浩,放学了!”转头一看,原来是赵大爷,佝偻着背,站在楼梯口朝我打招呼。
我敷衍地笑了笑表示回应,并打算转头回家,脸上的粉刺让我不想见人。“别着急,到我家喝杯茶吧,都快下雨了。”赵大爷说道。我抬头一看,天空布满阴云,再加上赵大爷盛情难却,就勉为其难地答应了。
跟着赵大爷上了楼梯,虽然佝偻着背,但总有一种很挺拔的感觉,好似一棵松柏。年过七旬连续走几层楼梯还能神情自若,不喘气,且不住拐杖的人在我见过的人中是很少见的,可赵大爷就是其中之一。赵大爷打开房门,领我进去。他的家不大,风格也有些老式,还有点潮湿,但很整洁,仅仅有条的,给人一种很温馨的感觉。沙发前的茶几上有几个瓷制的茶杯,旁边是一袋茶叶,一块丝绸桌布,几张叠的整整齐齐的报纸摆在桌上,有几张已经泛黄了,一股时代的气息扑面而来。
赵大爷拿起瓷杯,开始泡茶,让我随便看看。我静静地扫视一圈屋子,突然,眼前闪过一张照片,回过头来,原来是一张照片,嵌在一张散发着木香的木质相框内。照片里是一位年纪偏大的中年人,穿着军服,行着标准的军礼,脸上挂着灿烂的笑容,胸前别着几个金灿灿的勋章。看着这张照片,心中不免肃然起敬,接踵而至的便是疑惑,照片中的人是谁呢?赵大爷的儿子?不对,年纪小了些,难道是赵大爷?我回头瞄了一眼正坐在沙发上沏茶的赵爷爷,虽然皱纹多了,但与照片中的人还有几分相似。
“你看什么呢?”赵大爷拿着刚沏好的茶,径直走过来,“呵,看着呢,这相框不错吧,我儿子给我寄来的……”赵大爷讲了一堆他儿子的事,等他说完了,我才怯生生地问到:“赵大爷,这照片上的……是您吗?”听到这句话,赵大爷怔了一下,之后便笑着说:“不是我还能是谁,这是我退伍时拍的,那时候啊……”不知不觉中,话题已被赵大爷拉到千里之外了。
“呃,赵大爷,您是什么时候去参军的。”我轻声打断了他。“哦,有你脸上这玩意儿的时候就去了,那时没条件上学,我又不想上山干活,就偷跑到部队里参军,那时候受的苦,我这辈子都忘不掉。”赵大爷转过头来,眼旁带着晶莹,“去喝茶吧,我沏好了。”
街坊邻居都说,赵大爷永远都是个少年。一开始也奇怪,世界上哪有人永远年少呢?如今也不得不承认,赵大爷就是那个人啊!
教师点评:文章主题明确,取材真实,文笔流畅,情感真切。文章里介绍的人物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