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益求精,方铸匠心

五年级 写人 1090字
2020-10-03 07:49:13

一锤、一锤、又一锤,打磨的似不是崩着火花的生铁,而是一颗专注于赤诚的匠心。

——题记

铁匠的身材极为高大魁梧,在儿时的我心中,他似乎是一位英雄,一个战士。他的肩胛高耸,脸上的胡茬和结实的手臂被炉中飞出的火星染黑。他刀刻斧凿棱角分明的方脸上,乱而浓密的头发下,是一双浓黑的眸子,流转着些许锐利的光。他下巴宽大,笑起来,如同他拉动的风箱, 声震屋瓦。

在那个年代,不知多少农人入城谋生。有人劝他,可他无动于衷,执意在乡下打铁。这一打,便是一辈子。

第一次见他打铁是在一个秋日的傍晚,我正走在路上,享受着微凉秋风的轻抚,沉醉在一片迷人的静谧暮色中,隐隐传来了阵阵极富节奏感的铁锤声,“叮” “当” “咣”,此起彼伏,沉稳有力。渐渐走近了,那声音更像巨龙撼地,似猛虎低吟。我在敞开的门口站住,身体却霎时被一片光明包围。阵阵雷鸣强硬地撼击着耳膜,心情随着那猛烈的撞击竟激动起来,瞬间充满了力量。铁匠正在打制一个犁铧,他敞着被汗水浸湿的衬衫,露出粗犷的胸膛。伴着每一次呼吸,他那金属一般结实的锁骨架便清晰可见。他身体向后猛的一仰,旋即使劲把锤狠命挥下去。他不停的打着,身体连续而柔软的晃动着,肌肉也崩的块块分明。铁锤,千篇一律地寻找相同的轨迹,向下疾冲,夹带着迸射而出的火星,身后留下道道白光……

“滋”,水中兀的腾起些许轻烟,铁匠长着厚重老茧的手掌一抓,闪着幽幽暗光的犁铧,便被他一把抄在手中。他的脸庞上终于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嘴角一直咧到耳根。蓦然,他的笑僵住了,眼睛也眯缝了起来,目光死死地钉在了手中的犁铧上。良久,他轻轻叹了一声,又用指尖轻轻抚着那犁铧,一抹痛苦在脸上蓦地掠过。他闭上了眼,将犁铧扔进了腾着滚滚烈焰的炼铁炉中。

“等等!” 我不禁失口喊出。铁匠诧异的回过头来,“那可是你刚打成的犁铧呀,你为什么要毁了它?”铁匠目光低垂,平静地似一汪死水:“它太钝了,不好用。”“那也可以将就着用啊,毕竟你付出了这么多。”我盯着他仍是热汗滚滚流淌的上身,颇是惋惜。“如果……我把这种铁器卖出去”,他顿了顿,“那我也没什么资格当铁匠了。”

小小的一方铁匠铺中空气似乎短暂的凝固了一下,安静,落针可闻。他突然抬起头,自顾自地说了起来,他说了田野的春华秋实的故事,他说了几十年来自己孤身一人一天天十几个小时高强度的打铁生活,他说了他曾看见无数自己造的犁正在开垦土地,划出田垄,犁铧在阳光下闪耀着银色的光辉……他猛不丁地站了起来,双手激动地一擂。而后,右手猛的指向那柄锤,缓缓开口:“我打小就吃这口饭了,这是我一辈子的行当,做就要做到完美,绝不能有一个次品。”

他是一位匠人,平凡而又伟大,他韵致如水,心似烈火,在烈火与锤击间赋予万物灵性;在岁月的流逝,时光的打磨里,苦苦坚持着自己的技艺,在小处做到极致。他的胸腔中,跳动的是一颗匠心,心无旁骛,精益求精。向他致敬!向工匠精神致敬!

铁匠铺里的炉火永远地燃烧着,风箱呜呜,长鸣不止。一股蔚蓝和玫瑰色的火焰升腾而起,风助火势,炉火宛如璀璨星光,他单膝跪在熔炉前,抡圆手臂,重重挥下,一锤,一锤,又一锤……

教师点评:文中所述人物——一位铁匠——被塑造得生动饱满、有血有肉,得益于小作者对几个方面的注重:一是动作描写,小作者细致记录了铁匠打铁时的一系列动作,从而于人物的举手投足间展现了其豪放洒脱的真性情;二是肖像描写,铁匠对作品由满意到不满的神情变化被小作者做了细腻的刻画,形神兼备的描写很好地反映了铁匠其间的内心活动和他一丝不苟的性格;三是语言描写,铁匠质朴的话语中透露出了他执着坚定的精神。再经由作者张力十足的叙述、精确形象的表达、手法多样的刻画的加工,这三个方面得以完美呈现,文章具有了深远的意味和影响力,铁匠这一人物也因而令人过目难忘、心生敬佩。非常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