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苇潇潇向晚风

五年级 写人 1174字
2020-08-09 10:09:51

老家住北方一湿地旁,那里有一大片的芦苇荡,芦苇终年在淤滩上扎根,就像人终年扎根在北方的土地上一样。

轻风拂动下,水面泛起银光,高大的芦苇丛随风飘荡,丛中飘出阵阵此起彼伏的蛙鸣,仿佛来自遥远的天边,来自美好深远的记忆里……

我的爷爷是湿地里出了名的养鸭人,儿时我便跟着爷爷在湿地里赶鸭子,父母常年在外,爷爷便是我最亲近的人。

浩浩荡荡的芦苇一片青绿,湿地的水是白茫茫的,阳光照耀着朝露,晶莹的露珠顿时变得更加光彩明亮。爷爷便早早地起床,手拿长长的竿子,赶着鸭子向远处走去。而此时的我还在呼呼大睡,等到我醒时,爷爷已经赶完鸭子回来了。

黄昏向晚,当一缕缕炊烟在晚风中向水面飘去时,当万顷芦苇如绿色的浪潮直涌到天边时,空气里便满是芦花的清香。爷爷便会牵着一缕斜阳,赶着一大群鸭子,从黄昏中向我缓缓走来。

芦苇一年又一年的翻绿,而又一年又一年的枯黄。就在这平淡的生活中,我们度过了许多个岁月。

有一年里,爸爸妈妈打来电话,说我到了上学的年龄,要接我到城里去读书了。我当时只是舍不得爷爷,舍不得可爱的鸭子,舍不得从小陪伴我长大的芦苇荡。

那天晚上下起了大雨,芦苇荡成了一片黑海,在鸭棚里的鸭子们不安分地嘎嘎叫着。四下里,风声呼呼,芦苇叶被大风吹刮着,发出“沙—沙—沙”的声音。

我害怕极了,躲到爷爷的怀抱中。爷爷抱着我,抚摸着我的头,似乎他那宽大的臂膀和温暖的怀抱就是我的避难所。我在爷爷的怀抱里甜甜地睡着了。

第二天醒来,雨还在下着,还是那么的大。看着屋外的大雨,我的眼睛湿润了,望着爷爷就嘤嘤地哭了起来。爷爷为我抹着汪汪的眼泪,问: “是谁欺负我们家小公主了呢?”

我抽搐着,抹了抹眼泪,说:“爷——爷爷,我们——我们一起去城里吧!我——我怕爷爷你一个人怕。晚——晚上那么黑。”说着,我抱着爷爷的脖子,靠在他的肩膀上又哭了起来。

爷爷望着我,一双老眼似乎也有些朦胧。爷爷抱起我,往屋外走去,他指着一片青绿色的芦苇对我说:

“你看,那芦苇被大雨洗刷后多么好看啊!爷爷我就像这芦苇一样,生来就注定要扎根在北方的淤滩上的。如果将芦苇养在家里,芦苇便活不长久,爷爷我也是一样的,如果去了别的地方,反而会觉得浑身不自在。但是丫丫不要太挂念爷爷了,爷爷知道你是个乖孩子。你记住,你以后要像这芦苇一样,笔直而挺拔,就算是遇到了昨晚的大风大雨,也要学会顺势起伏,这样就算以后遇到了多大的磨难也不能把你吹倒,知道了吗?”

爷爷语重心长地对我说着,我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几天后,爸妈便来接我走了,一路离开芦苇荡,我时不时地会回头望望,望爷爷那孤独的背影消失在浩浩荡荡的芦苇丛中。

许多年以后,我才明白了爷爷的那段话是什么意思。如今想来,眼前总会浮现出一大片芦苇,青翠欲滴,郁郁葱葱,深深地扎根于淤滩之上,年年岁岁,岁岁年年,摇曳着尘世的沧桑,滴溅着生命的启迪。在这其中有一位老人,一个小孩,他们手拉着手,赶着一群鸭子朝着朝阳而去……

教师点评:这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小作者在文中回忆了童年往事,着重讲述了雨天爷爷借芦苇给予自己鼓励与启发的特别经历。文章以芦苇为线索,以时间为叙述顺序,构思巧妙,条理清晰;小作者从自身经历中取材,文章真实自然,生活气息浓厚;对场景的全面还原,对人物动作语言的精细刻画,文章细节丰富,详略得当;而心理及情感变化的全面体现,又让气氛渲染、情感表达、托物言志的立意传达等著文目的得以达成。方方面面的兼顾,让文中所包含的小作者的心血和真实情感都有了很好的展现,文章也由此收获了自己的意义与价值。很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