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看长安城

五年级 写景 1019字
2023-06-17 16:37:16

长安长安,盛唐气象。

在西安的古称里,比起更久远的“镐京”,我更喜爱唐时的“长安”。这两个字,咀嚼在口中,就仿佛有一股繁华昌盛、端正浩然的帝王气将要冲出唇齿。

未至长安时,我就对这个城市怀了极美妙的幻想。历代文人魂牵梦萦的长安城该是什么样的呢?它一定要有厚重威武的城墙,站在上面远能瞥见秦岭,近能瞧见雁塔;它一定要有气势雄浑的宫殿,日暮低垂时,有金光沿着殿顶的四角滑落,在游人的眼里一闪而逝;它一定要有温润柔和的玉,要有姹紫嫣红的花,要有喧嚣热闹的街,要有真诚好客的人,甚至是悠久的历史、光辉的文化。

西安啊,不仅满足了我全部的幻想,还毫不吝啬地给了我更多。

最先给予我震撼的,是西安的路。宽阔、笔直、大气,直来直去,没有任何拐弯抹角的地方。从电子地图上看,整个西安城都是方正的,显出十三朝古都的大气雄浑,与我那盛满吴侬软语的江南有截然不同的气韵。江南永远有弯弯曲曲的青石巷道,墙角生着终年常绿的青苔。每日看着的,是江上舟摇,楼上帘招;曲桥、流水,姑娘们一片春心待酒浇。而西安不是,西安连阳光都是倾泻着直铺而下的,光雨一般,照出了北方人民的豪爽、正气,义字为先。

逛大明宫时,我意外发现,殿门外的长槛栏,中间那一段是缺失的。我痛心于古迹的损坏。凑上前查看时却发现,槛栏断面是光滑的,显然是故意为之。上网查阅了许多资料后,才得知,这种“缺失”竟是有典故的:《营造法式》中称其为“折槛”,梁思成也在著作中提及过。相传汉时名臣朱云,因痛心于朝廷风气败坏,奸相乱世,当面向皇帝直谏,惹得天子大怒也不改其口。在被侍卫押下时,朱云攀住了殿内槛栏,意欲死谏,槛栏应声而断,皇帝也幡然悔悟,不仅下令释放朱云,还不准工匠修复槛栏,以警示自己,嘉奖忠臣。后世皇宫也有效仿,作为帝王虚心纳谏、臣子忠心耿耿的标志。

大明宫这一缺失的槛栏,不仅肃清了朝廷,更为西安乃至整个陕西人民奠定了骨子里的忠义正直。槛栏缺失了,但陕西人民的道德文化却升华了。

著名的作家贾平凹先生在西安居住20多年,他说:“我生不在此,死却必定在此,当百华之后躯体焚烧于火葬场,我的灵魂随同黑烟爬出了高高的烟囱,我也会变成一朵云游荡在这座城市的上空的”,贾平凹先生之爱西安,同老舍之爱济南,莫言之爱东北乡,是连死亡都无法阻止的。

从长安到西安,变了的是科技,是生活,是表象;不变的是历史,是文化,是内在,是作为都城的大气、端庄、正直。

去看长安城,第一次真正感受到了北方的豪爽大方、雄浑威武、热情正义,并为之深深着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