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后初晴,绿水又涨满了荷塘。微风轻轻拂过,粼粼水光荡漾开来,嫩绿的杨柳缓缓摇动着袅袅身姿,散发出清鲜的气息,渐渐融进微微润湿的空气,洁净我们每个人的心灵。
恰逢闲暇,我便来古镇坐坐乌篷船。船桨摇得缓慢而有节奏,水声潺潺。几滴水珠溅落在一旁的荷叶上,同行的小姑娘眼眸一闪,细小的手指向那片翠色,耳边响起稚嫩的童音:“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我有点恍惚。好一阵儿,风渐渐柔和了下来,荷叶仍静静地伫立于水中央,可那诗句却久久回荡在我的耳边。望着那片荷叶,我在心中默念着那句诗。忽然发觉,流淌过千年时光的江南,似乎一直浸润在浓浓的墨香之中,风物便拥有了独特的韵味。日月交替,四季更迭,江南不变的仍是那“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五彩风光;“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日暮时分,细雨绵绵。慵懒地躺在游船上,耳边雨声潇潇,一切浮尘都被洗净无余,若是如此昏昏沉沉的入了梦,该是怎样的闲适与安逸啊。古往今来,江南还承载了太多文人雅客的情愫,有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的浓浓乡愁;杜甫“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年华已衰、物是人非的惆怅与落寞;更有杜牧“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对国家偏安一隅、萎靡不振的愤慨与无奈……
诗词文化,似乎早就与江南融为一体了。随意打开一本散发墨香的诗文典籍,在历经千年的文字面前停留片刻,静下心慢慢感受,恍惚间仿佛跨越了时空,回到千百年前,见文人骚客感慨江南如画风光与独特韵味时,一笔一划写下的是闲情雅致,是儿女情长,是逝去年华,是血肉亲情,还是家国忠义……
烟雨江南下,我们时刻浸润于这样的墨香中,渐渐耳濡目染,诗文经卷与我们的距离也不再遥远。诗文化,在小桥流水之中化作微雨,一点一滴地润泽着我们的成长。
教师点评:文章主题清晰,有条理性,内容丰富,文笔优美,立意独到,情感饱满。作者寓情于景,将自己浓浓的情感融入到了对景物的描绘之中,文章更具感染力。清新的文笔、隽秀的文字、流畅的叙述、丰沛的情感,都是这篇文章引人入胜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