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韵京味儿

五年级 说明文 1270字
2020-06-10 20:33:02

礼制森严的四合院:

没到过北京的人,第一次见到北京的四合院一定会大吃一惊。北京的四合院有严格的"前堂后寝"的礼制规格,且东、西、南、北、四面的房屋紧紧的连在一起,形成一个方方正正的"口"字形。这正是北京传统的民居形式。在辽代就已初具规模,经过金、元,至明、清,逐渐完善,现今已经成为北京独特的"京味儿"风格代表。

北京四合院大多坐北朝南。院门都开在东南角。门内迎面是影壁,院内房子分正房、厢房、倒座房,除了正房必须朝南外还有"左厨右厕"的老规矩。北京四合院还有大、中、小之分,大的四合院房屋由南向北层层递进,一进接一进,真像迷宫一般有趣啊!

四通八达小胡同:

到北京游玩的朋友经常会问:"北京的胡同在哪里?"告诉你一个最简单的方法:哪里有四合院,哪里就有胡同!大大小小的四合院一个紧挨一个排序着,他们之间的通道就是胡同。

据统计,北京城内有接巷名称的胡同,总共有4000多条,很多胡同的名字还是从明清一直沿用至今的呢!有些胡同的名字稀奇古怪,又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比如金鱼胡同、帽儿胡同、柴棒胡同、米市胡同、南锣鼓巷等,是不是很有趣呢?

北京酸馊好豆汁儿:

梁实秋说:"能喝豆汁儿的人才算得上是真正的北京人。"北京豆汁儿其实就是绿豆做完粉丝或淀粉制品后,剩下绿的发酵成的汤水,但是在北京,它既是"酸奶"又是四季必喝的"饮品"。很多人喝第一口豆汁儿,脸色和豆汁儿交相辉映变得惨绿。很少有人第一次喝豆汁儿就能习惯的,要知道,很多嗜喝豆汁儿的老北京人也是小时候被长辈用筷子沾一点咂吧着才喝习惯的。但也许认识北京真的得从喝豆汁儿开始。

北京美食:

北京人爱吃面,爱吃酱炸酱面可谓满足了人们的口腹之欲。北京人吃炸酱面非常有讲究,吃的时候冷天讲究吃"锅儿挑"热面,热天吃水凉面,并且根据季节再佐以时令小菜,做"面码儿"。"面码儿"按时令不同也各有讲究。初春是掐头去尾的豆芽菜、小水萝卜缨;春末是青蒜、香椿芽、青豆嘴等;初夏则是新蒜、黄瓜丝、扁豆丝、韭菜段等。北京人也爱吃烤鸭。到了北京没吃到烤鸭那真要发出″不到长城非好汉,不吃烤鸭真遗憾"的感叹了,烤鸭早已成为了北京的一张"名片"。来北京吃烤鸭,首选的地方当然是全聚德,这可是中华老字号,北京的骄傲,用百年传统的。挂炉烤鸭技术烤出来的鸭子表面金黄油亮,外酥里嫩,别有一番鲜美的味道。吃北京酥皮烤鸭也很有意思,吃时不能狼吞虎咽,而是以利刀将其削为博片。将烙好的荷叶饼涂上甜面酱,然后放上香葱、黄瓜条、烤鸭片等卷而食之最为香美,吃起来又软又甜又酥、细腻、滑润。老北京涮羊肉。正宗老北京火锅的风味传统老北京涮羊肉的特点,采用铜锅炭火,老北京涮羊肉,时常做法是将羊肉剃好后压紧冷冻。用时再用快刀刨成薄片,更是为传统也更为美味的做法,是用新鲜的羊肉片率好后用蘸料。鲜羊肉率制后比冻肉更为鲜嫩,涮料除了羊肉之外还可有牛百叶、白菜粉丝、冻豆腐的。

北京春节和花会:

北京春节期间最热闹的要数庙会和民间组织的各种花会。旧时的北京城内及郊区,共有700余座庙,春节期间,大小庙均向香客游人开放,庙内及门前设有的集市称作庙会,这种集市一直保持到今天。现今北京庙会及白云观、大钟寺、东岳庙等处。最为著名春节时期这几座庙会可谓是人山人海。郊区的花会,在春节期间最为活跃,几乎村村都有花卉,表现的项目繁多,有高翘、太平鼓、秧歌潘、会舞狮的,有些村子还要搭上大棚悬灯结彩表演各种节目。

怎么样?听了我的介绍,你是否想来北京?看那严谨的四合院,名字古怪的胡同,美味的北京食物,热闹的庙会。如果想的话随时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