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桥梁?有人描述为:上可通车、行人,下可流水、走船,是为桥梁。词典中显示,桥梁可比喻能起沟通作用的人或事物。我则说,桥梁在弱强之间贯穿了便民法则。
中国建设桥梁的历史十分悠久,建设于隋朝的赵州桥,虽然不过是石头桥,但是可以千年不倒,使用至今。可以说,中国在古代是建设桥梁的大国。近代时期,中国贫困落后,科技不发达,在桥梁建设领域也沦为小国、弱国。茅以升设计建设的杭州钱塘江大桥是中国的骄傲,但是刚刚建成,还来不及惠民,却遭遇侵华日军南下。
茅以升不愿以桥梁资敌,只好亲手将其炸毁,中国人心痛好久,建桥小国、弱国的帽子依然顶戴着,人们心酸着、盼望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们要发展经济,保障民生,千里长江不能成为人民生活的阻碍,怎么办?需要建设一座公铁两用大桥,那就是武汉长江大桥。毛主席歌颂道:“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中华人民共和国初立,百废待兴,科技落后,建设大桥好比登天。我们建设武汉长江大桥时,只能邀请苏联专家帮助设计、施工,虽然我国在建设过程中也做出了很大的努力,最终成功建成了武汉长江大桥。但是建桥弱国的帽子依然戴在头上,国民还是心酸。
南京长江大桥,是我们自主设计、自主建设的。我国举全国之力搞建设,桥梁建设好了,要测试怎么办?当时我国没有先进的测试技术,只能使用最笨的办法,将近百辆坦克开上大桥,测试承重能力。人们心头沉重,弱国、小国的帽子不得不戴。
新时期,我们的经济发展了,国力增强了,科技进步了,现在的长江上,不再是只有一两串珍珠,而是上百座大桥贯通南北,人们自由往来,祖国欣欣向荣,古老的母亲河佩戴铂金项链,高雅富贵。中国成为建桥大国。
2018年投入使用的港珠澳大桥,是岛桥隧连通的高科技大桥。它不仅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而且海底沉管式隧道的规模也居于世界之首,其使用寿命可达一百二十年。
近年来流行着这样一句顺口溜:“世界桥梁建设七十年代看欧美,九十年代看日本,二十一世纪看中国。”世界第一长桥一-丹昆特大桥,在中国;世界上首座跨度超千米的公铁两用斜拉桥一一沪通长江公铁大桥,也在中国;世界跨度最大钢拱桥-一朝天门长江大桥,还是在中国;世界上最宽最长的多塔斜拉桥一一嘉绍大桥,依然在中国。中国已然由建桥大国一跃成为建桥强国。
真可谓,弱与强,一桥穿;民与国,最深情。
教师点评:文章有这样两大价值:第一,聚焦国家、社会、民生发展,对“桥”的历史沿革、发展历程与作用意义加以探讨,是取材的价值——之于文章,拓展文章的视野格局,提升文章的深度高度,之于写作,指引寻找素材的方向:挖掘身边的生活、生活中的变化、变化里的讯息、讯息里的深意;第二,以建桥的历史作为切入点展开论述,从而由一座桥牵引出数座桥,更由桥的功能延伸至桥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功用,是思路的价值——之于文章,循序渐进,逐步展开,理清文章脉络,促成主旨升华,之于我们,一点可以生出更多点,但需深入、延伸、拓展,写作可如此,思维方式亦可如此。价值这般深重,文章不容小觑。很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