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小的时候,我和诗词结下了不解之缘。小姑学历史的,对古诗词相当了解。
在秋天的湖边,她会带着我念“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隆冬将至,她会教我读“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春节到来,她会告诉我,“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描写的是人们迎接春节的喜悦之情。有了小姑的指引,我渐渐对诗词产生了兴趣。
慢慢的,我长大了,知道的诗人、词人越来越多,诗词储备量也越来越丰富,就开始和小姑玩诗词接龙。玩的多了,在还收获了快乐的同时,我的诗词储备量又增加了,就这样玩诗词接龙成了我闲暇时最喜欢做的事。
再一次去旅游时的路上,我感到无聊,便想和小姑玩诗词接龙,小姑同意了,并说要以月亮为主题,这也太简单了,我爽快的答应了,心里暗暗高兴,仿佛已经听到了小姑认输的声音。我嘿嘿直笑,并大方的让小姑先说,小姑也不客气,没有推辞,马上说出一句:“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我立刻接上一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没等我说完,小姑马上接上:“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就这样,我们俩一你一句我一句地玩了十几个回合。
小姑越玩越兴奋,越玩越自信,说的越来越快,我却慢慢的有点儿吃力了,得想半天才能接上,渐渐的处于了下风。我急了,使劲挠头,脸都憋红了,绿豆大的汗珠从脸上、额头上滚落下来。终于我接不上了,这时我隐隐约约听到一个声音:“认输吧!”唉!看来“姜还是老的辣”,“初生牛犊”还需要加强学习啊!
玩诗词接龙不仅能检查我们的诗词储备量,还能帮助我们学习诗词,是增加我们的诗词储备量的好方法。
随着时光流逝,我对诗词的喜爱之情也越来越深。通过“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我了解了李白的壮志豪情;通过“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我感受到了王昌龄的爱国情怀……
通过背诵、学习诗词,我提高了审美能力,提升了文化底蕴,丰富了写作素材,更深深的爱上了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教师点评:文章主题清晰,有条理性,内容具体,文笔流畅,情感饱满。作者在文中讲述了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故事,文章富有生活气息。文章标题新颖,文中分享的故事也十分有趣,很能吸引读者的注意。文章要素齐全,内容完整,细节充实,文中讲述的这段经历得到了细致、流畅的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