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武侠,而每个少年心中都藏有一个武侠梦,我感同身受。
将我引入武侠新世界的大门的,既不是金庸先生笔下栩栩如生、侠肝义胆的人物,也不是电视里飞檐走壁、拈花伤人的武功。
那是李太白的诗——《侠客行》,读到其中“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两句,让我觉得意境十足,韵味十足,却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谈到武侠,就少不了大侠,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多数人崇拜的对象定会是那死守襄阳为百姓的郭靖,智勇双全、豪迈飒爽的丐帮帮主乔峰,或者是力敌外患的民族英雄霍元甲等。
然而我的选择是剑走偏锋,与众不同。
刺客与大侠相比,大都带有贬义色彩,没有大侠的伟大,他们是无边黑暗里的影子,是一击不中、远遁千里的招人厌恶的虫子,是不择手段的下作人。
我最欣赏的一类人被称为刺客。
对此我不敢苟同,深究其理,要离刺庆忌,曾明言,非为官,而为天下百姓使之安居乐业;荆轲刺秦王,实乃为国为民,阻挡秦军长驱直入;豫让刺赵襄子,被捕后,曰: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
此些刺客,虽未必有大侠之大义,亦必有浩然正气,也许没有皓日当空的光芒万丈,但会有群星璀璨的点点亮光。
功成名就亦或血溅当场,刺客之道非易行,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有人行动前涂漆毁肤,吞炭伤喉,有人磨剑千遍,有人明知必死却一去不回首,有人甚以妻儿之死为苦肉计。
世人知道的或许只是一个结果,谁又知道那付出的艰辛呢?
夜幕篝火,江间清风,雨雪寒霜,残羹冷炙,到底是为达目的不罢休还是呕心沥血不放弃呢?
或许是随波逐流罢了。
寒风萧萧,易水河畔,身着华服的太子丹面对荆轲,相顾无言,高渐离适时击筑,表情肃穆庄严,荆轲深知此去龙潭虎穴,别时易见时难,附和歌唱,“壮士一去兮不复还”,遂与众互饮一杯,尽而摔之,转身离去,草木皆弯腰,垂手作揖致敬,直至背影消散。
正如江中之水,滔滔不绝,东流至海,或是融尘入土;正如树之花叶,春去秋来,残枝败叶,或是桃红李白;正如古之诗文,引人入胜,流传千古,深入人心。
刺客之道不亦是如此么?
身死心不灭,志行千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