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人心者得天下 —— 读《七擒孟获》有感

五年级 读后感 721字
2020-05-22 19:12:30

在我最喜爱的书中,其中一本便是《三国演义》,全书共一百二十回,里面有许多精彩的故事,《关羽斩华雄》、《千里走单骑》《水淹七军)》和《青梅煮酒论英雄》这些家喻户晓的故事都让我为之所爱,欲罢不能,但无论如何也比当不上我对《七擒孟获》的喜爱之情。

《七擒孟获》说的是自从刘备白帝城托孤后,蛮王孟获起兵造反。诸葛亮率军去平定南中战争。听说孟获声望很高,遂决定生擒孟获,攻心为上,心战为先。诸葛亮七擒七纵。双方开战,首战大捷,孟获说“山僻路狭,误遭汝手,如何肯服?"孔明赐酒,放了孟获。后来第二次,三、四、五六次,孟获被抓了都百般抓赖,可是孔明也没骂他,也没杀他,只是下令放他目去,颇显君子封度。第七次,孟获用藤甲兵来反击,可毕章那是用油浸的,一点就着,孟获心服口服,诸葛亮又把攻占的土地退还了。诸葛亮不仅神机妙算智无双,又具有刘备一样的仁心,最终感化了孟获。空有武力者乃一介莽夫,空有智慧者则乃一介学者。人无谋,便受计,怪不得孟获七战七败。 诸葛亮有使不完的计,手下还有马岱,魏延,赵云等大将。无论是武力,智慧都在孟岁获之上。

“七擒七纵”这个故事成为千古美谈。

读完这个故事后。我认为诸著葛亮心胸开阔,面对敌人。完全可以取之首级杀之,可是却给他们松绑 ,放走,以礼相待。诸葛亮可谓智无双,计上有计。把他们放回去,酋长们为报孔明不余之恩,自缚了孟获献给诸葛亮,原来,孟获以势力相逼。他们才跟着造反,亦没有犯中原之意,可见孟成不深得人心啊!

由此可见,最强大的不是拳头,而是智慧,以柔克刚。刘备不姐如张飞,关羽如此高强,不如诸著葛亮有谋略,为何能在三国中有立足之地呢?刘备三顾矛庐,请出诸葛亮;以德服人,以仁服众,所到之处称秋豪不犯,深得人心。

所以,当同学之间有矛盾时,万万不能大打出手,换个方式,也许可以把“敌人”变成朋友。

要征服他人,需先赢得人心。身有武力终不足,.运用智慧才能解决更深的同题。这便是《七擒孟获》告诉我的。

如果我们能像诸葛亮那样做,那就能多一个好朋友,少了一个敌人。

此乃“得人心者得天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