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观后感

五年级 读后感 993字
2021-12-17 18:24:23

《水浒传》是一部以中国北宋末年宋江起义为题材,再现中国古代农民起义的发生、发展乃至失败的全过程,塑造了一百零八条好汉的光辉形象的鸿篇巨著。曾经粗读《水浒传》,总是为鲁智深拳打镇关西拍手叫好;总是对晁盖,吴用等智取生辰纲,劫走价值十万贯的蔡京的礼物感到敬佩不已。而如今,时光荏苒,经过不断的学习,当我再次打开这本散发着墨香的书本时,却别有一番滋味萦绕心头。

北宋末年,朝廷内外,奸臣当道,腐败成风,贪官污吏为祸一方,百姓民不聊生。万般无奈之下,官逼民反,农民愤而起义。而在这些贪官污吏中,有一个大奸臣——高俅。此人才疏学浅,本是一个混混,却凭借世故圆滑与家财万贯,摇身一变成了当朝太尉,令人谛笑皆非。小人得志,高俅为非作歹,百姓怨声载道,众多英雄好汉被逼上梁山,成为梁山好汉,这就是《水浒传》的开篇。

但是,梁山好汉各个忠肝义胆、替天行道,却落得个四分五裂,非死即伤的结局,又是为什么呢?

这就不得不提到梁山好汉中的领军人物,以“忠义”二字为准则的宋江了。

宋江还是郓城押司的时候,其父便苦劝他不要与梁山有关联,好好做官,宋江答应了。因此,宋江的内心当中,还是有为官心态,想要为朝廷效力的。如果不是因为阎婆惜命案走投无路,他根本不会投奔梁山。在高俅来到梁山,意图招安时,他也是十分积极,亲自下山迎接,并在谈判中提供保护,以致林冲等奸臣的受害者气败出走。最后他还接受招安,将苦心经营的水泊梁山交给朝廷,走上一条不归路。众多好汉被朝廷利用,让他们与同是农民起义军的方腊起义军殊死仗斗,最后终究成为了一盘散沙,死的死,伤的伤,再也无法凝聚。

真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啊!作为战无不胜的农民起义军领袖,宋江完全可以不这么纠结,完全可以不接受招安,完全可以不断壮大自己的实力,招兵买马,采纳李逵说的:“上杀东京,夺回鸟位”的主张。凭借梁山泊当时的实力,一举推翻大宋王朝,也并非毫无可能。但是,为朝廷效力的想法早已根植于宋江的内心,他仍然相信天子的真心,最终葬送了自己,也葬送了诸位兄弟与梁山泊,实在可惜。

如果宋江不接受招安,而是“杀上东京,夺回鸟位”,再实行改革,整顿官吏,发展经济,制定制度,定能让梁山好汉有用武之地,让人民安居乐业,让国力强盛,外敌不敢入侵,成为真正造福于民的好皇帝。《水浒传》是一部中华经典名著,充分展现了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黑暗面,是不可多得的著作,每次阅读,都能有全新的收获。我会继续多阅读经典,继续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