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人永远是年轻——读《红色家书》有感

五年级 读后感 1351字
2021-06-04 07:20:46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头,月满西楼”,赵一曼临死前写给儿子的家书深深感动着我。虽然她的生命已经走向了尽头,可是她的精神激励着人们继续战斗,把革命的薪火代代相传。

在那潮湿阴暗的牢房里,昏暗的灯忽闪忽灭,赵一曼拖着沉重的脚链和手链,扶着她那遍体鳞伤的身子来到桌前。她点亮了煤油灯,用那血肉模糊的手拿起了一张纸,提起笔手上下不停地颤抖,鲜血一滴一滴地落在纸上,她强忍着巨痛,攥紧了手中的笔,开始一笔一画地写着。写到中途,赵一曼皱起了眉头,眼泪众从眼角流下,顺着脸颊滴落到了纸上,此时的内心交织着各种复杂的情感。想想在日军的迫害下,生灵涂炭、哀鸿遍野的中华大地,自己的使命还没有完成就被俘辱,只能看见同胞被杀,却又无能为力。想起她那稚嫩可爱的孩子,因为自己东奔西走地干革命,没有一天好好地陪过他,没有让孩子感受到母亲的温暖。踌躇了一会儿,赵一曼又写了起来,天蒙蒙亮了,她轻轻地盖上了笔帽,留下这两封信后,坚定地走向了刑场,把自己的丹心献给了革命。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蓦然回首,一位为革命而牺牲的母亲赵一曼,领导着自己的军队与日军进行殊死反抗,大大小小、许许多多的战役,她都能出奇招、降奇军,日本军队积怨已久怀恨在心,在一次战斗中她因伤被俘。为了知道共产党的机密,禽兽般的日军惨忍的折磨着她,可她决口不提重要情报,宁死不屈,在生命的最后一刻,留下了一封寄托着殷殷期盼的红色家书。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这位烈士母亲告诫自己的孩子“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革命而牺牲的”“我的孩子要替母亲继续战斗”,她怀着“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舍生取义之心,这正是她向吾辈青年传递的火炬。 一代代有志青年从“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时代强音到“华北之大放不下一张平静书桌”的抗战宣言,他们响应着党的呼唤,接过烈士精神火炬,照亮了黑暗,扬其精神,传承着红色基因,坚定着信仰,让革命者的丹心永垂不朽。

革命者永远是年轻!精神屹然独立之气魄,冲荡其潮流,抵抗其势力,以其不变应其变,以其同操其异,以其周执其易。

革命者永远是年轻!青年锐进之子,尘尘刹刹,立于旋转簸扬循环无端之大洪流中,宜有江流不转之。

革命者永远是年轻!以青春之我,追杀今日白首之我,并宜以今日青春之我,豫杀来日白首之我,此人生唯一之蕲向青年唯一之责任。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生于青春死于青春,生于少年死于少年也。进前而顾后,背黑暗而向光明,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创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资以乐其无涯也。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虽然赵一曼的生命走向了终点,但是革命人的精神永远年轻。自建党以来,有无数英雄奉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如坚贞不屈的刘胡兰、视死如归的董存瑞、宁死不屈的杨靖宇、殒身不逊的瞿秋白,大义凛然的李大钊……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难忘1919年五四风雷惊鸣华厦,难忘1921年南湖红船光耀东方,难忘1922年广州东园青春航船乘风破浪,难忘1927年南昌起义,难忘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礼炮声声,难忘1964年罗布泊惊天动地的巨响,难忘2020年“天问一号”发射成功……

这些英雄们,用他们永远年轻的革命精神激励着一代代的中华有志青年不断前进,他们的精神在我们心中树立了一座时代的丰碑。在新时代建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我们一定会放飞金色理想,贡献青春力量!

原创‖韩语‖勿盗‖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