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一本好书就像大海中的灯塔,指引我们前进,这个寒假我读了一本好书,它叫《一辈子为中国造卫星的人:孙家栋的故事》。这本书讲述了我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中科院院士、“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孙家栋的事迹,从导弹到卫星,从东方红1号到嫦娥1号,都有他的身影,可以说他是我国航天人中最闪亮的一颗星。
在这本书中,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是:“只要国家需要,我就去做。”从研究导弹到研究卫星,只要国家需要,他就去学理论,去
投入研究实践。他带领技术人员冒着生命危险,一次又一次试验。在制造第一颗卫星时,他废寝忘食地工作,身体撑不住,最后晕倒了,醒来了后,他又带着氧气瓶继续工作。在2007年,孙家栋为了月球探测工程,北斗导航卫星工程,10次进出发射场,从北京飞20多个地方,主持了近百个关于航天有关的会议,一年四季东奔西跑。他的老伴魏素萍说:“你们都不知道家栋的鞋有多容易坏,他嫌穿皮鞋累脚,我每年光布鞋就要给他买五六双。”
孙家栋院士说过:“中国的发展依然任重道远,我们一定要跟着党中央,和大家一起共同努力,尽个人微薄之力,把我们国家的事业搞好,真正实现中国梦,富起来,强起来,完成好我们这一代的历史使命。”直到现在,他也在工作岗位上发光发热,他始终坚持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少年强则中国强,我要学习孙家栋院士不怕困难,毕生为中国发展事业作贡献的精神。这就是《一辈子为国家是卫星的人:孙家栋的故事》给我的启示。
教师点评:文章主题清晰,有条理性,内容具体,文笔流畅,立意深刻,情感真切。作者在文中谈及了阅读书之后的真切感受,很好地做到了有感而发。在谈及自己读过书后的感悟时,作者还联系了自己的生活实际做了探讨,文章更为真切,也更具启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