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古时只有宫里和皇亲贵族家中才能在寒食节时生火做饭,老百姓只能吃冷食。于是,青团诞生了。
这不,清明节刚到,挨家挨户就开始忙碌起制做"春天"了。我家当然也不例外,青团的品种颇多,南甜,北咸,东辣,西酸皆可满足。之间母亲走进厨房,穿上围裙,撸起袖子,拿出清晨去菜市场买的艾草,在清水中反复洗净,香气却依然迟迟不散。要先将长长的艾草稍稍切成几段,以便下锅,盖上盖子,也丝毫抑制不住马上就要溢出来的初春气息。待到艾草煮至软烂,立刻捞出,放进专门的过滤器中,挤出油绿如玉的草汁敷上一层糖精粉,再降它倒进准备的糯米粉中,混合、揉搓、就成了个青色的面团。取其中的一小份,揉团,用大拇指挖出一个小洞,往里塞灌进肉松,也不能过满,否则就会汪出太多的汁水来。再用食指和大拇指反复捏拢,放进大锅蒸至20分钟,便可出锅想用了。
我早已等不及放凉,随手抓起一个柔软的青团,就往口中塞,糯韧绵绵,甘甜细腻。温热的表皮下是丝丝分明的肉松,挺立在舌尖,咸甜可口的汁水涌入口中,感到舌尖被蒙了一层雾,沙沙的,有颗粒感,却又立即被爽滑弹牙的外皮一同带入胃中,肥而不腴,入口细嚼半天,说不出更多的赞美,只是那满肚的香浓堵住了嘴巴。
青团的味道,是清明的味道,亦是家乡的味道。家乡的青团,永远是我心中最温柔,最熟悉,最难忘的味道。
教师点评:文章有条理性,内容具体,文笔流畅。作者全面细致地对自己的心爱之物做了介绍,不仅让我们了解了事物的外形特点,也让我们了解它的特性和功能。作者选取了这一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做了介绍,带领读者更多地对事物做了了解和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