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一方面体现对文化精神的追求,一方面启迪后人。“熬”字便深有体现。体现现代青年的执着,体现现代青年的忍耐,体现现代青年的无所畏惧。
“熬”字古义为用小火慢炖,经过几千年的历史熏陶,现在意思为勉力支撑。现在人们常说“熬出头了。”难道真的是这样吗?在追求真理的路上永无止境,它更代表着我们青年在困难面前不放弃,锲而不舍的精神。熬前是黑暗无光的日子,熬后便是被太阳普照的日子,无疑等待是最好的选择。
古人云“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道路虽然艰难曲折,但待成功之日便是成果丰收之日。红军长征,滚泥潭,渡金沙江,在环境极其恶劣的环境下,他们依然坚信自我,越过重重难关,完成长征,收获喜悦。抗日英雄们面对敌人的枪击与炮轰,砥砺前行,不畏前方道路的艰难险阻,上战场,踊跃杀敌。他们的精神铭记史册,流传至今。不仅是他们对自己的负责,更是对国家的奉献,正如“安德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尽欢颜。”
作为青年时代的我们,更应该承担起祖国重任,熬出自己。在我们走过的日子里,虽有坎坷,但幸好的是我们没有退缩,朝着光明的道路上前进。在未来的日子里,可能会遇到逆境和低谷,但不要害怕,随心所行,带着对自己负责的态度,努力跨过他们。
古人亦云:“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无论在前进的道路上有多艰难,支撑下去,越艰难,就越要努力走过,不论后面的一切成果,只争朝夕。心性的忍耐程度也由此产生,有强大的心性支撑,就越能体现自己的能力,能力越大,责任越大。
作为华夏子女,时代的见证者,当代的青年,我们每个人都有资格拥有精彩人生,但前提是我们能在逆境和困顿中“熬。”在低谷中成长;在低谷中遇见更好的自己;在低谷中开出绚烂之花。一时的失利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会坚持、等待,要在困顿中熬出精彩人生。
教师点评:熬,从本意来看,似乎是一个被动的过程,是一种消极的心态,而小作者就“熬”字展开论述,以辩证的眼光着重探讨了当代青年熬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小作者关于“熬出精彩人生”的诸多思考、认识与想法也就因此通过文章的创作达到了充分地表达和传递。文章贴近生活,颇具启发性。不过,小作者需要提出更加明确易懂的论点,目前主论点的没有清晰提出,分论点也不够鲜明,导致文章整体框架有些混乱。小作者还需要注重论据的使用。论据主要是为论点做进一步支撑,因此论据的选择要契合论点,并且能解读、阐释、加深论点,但遗憾的是,文中的论据都没能达成这些要点,比如第三段的论据与论述跟“熬”的关系不够紧密,文章说服力和说理性由此大打折扣,还需作者就论据的运用再做思考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