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中有言:“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而家训的意义,便在于引领子孙建立正确的价值取向与人生观念,于是能够长久积善,以求余庆。
古人云:“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家训以其独特的传承方式代代流传,以先人一生的感悟滋养后辈的精神家园,教其如何修身养性,塑君子之德。而《朱子家训》,无疑是其中一颗极其闪耀的明珠,在数百年后的今天,其所体现出的理性光芒和人文温情仍旧照耀着我们,鞭策我辈青年朝着重德重道的生命理想奔跑,领悟辽阔的人间大义。
家训开头,先道“黎明即起,洒扫庭除”,“既昏便息,关锁门户”,简明扼要地概述了人一日内的活动,在实际行动中阐明了勤劳、整洁、亲力亲为、遵循自然规律等中华民族优秀品质。再以理性的口吻从生活的方方面面予以警示,教导我们克己复礼,莫要骄奢放纵。一字一句,字字珠玑,看似是管教、是约束,实则为帮助、为指点。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多少人在世界的繁华前迷失自我,在不断地追求更高质量生活的过程中濒临崩溃,而《朱子家训》则告诉我们,“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饭食约而精,园蔬愈珍馐”。韩非子言:“悬衡而知平,设规而知圆”。它在这个浮躁的社会中维护着自己的规则,用简单质朴的期许来抚平人们内心因过于焦虑而泛起的褶皱,引领今人抛去外界的干扰,专心磨炼自身的品质。
除却其在道德品质和人格追求上所散发出的熠熠光辉,《朱子家训》经久不衰,同样在于其字里行间显现出的人文关怀和自省意识。当如今的网络乖戾之气越发浓重,网友们对某些不明真相的事件肆意评论,乃至于发展为网络暴力时,便叫人不由想起那句“刻薄成家,理无久享”;当我们想起多年前的争吵,不由感慨自己当时鲁莽暴躁的行径时,那句振聋发聩的“因事相争,焉知非我之不是,须平心再想”才真正进入耳中。“历史是一堆灰烬,但灰烬深处仍有余温”,《朱子家训》在其短短百字之中,藏入了人间温情,让人文关怀在时间长河内绵延不绝。
“读书志在圣贤,非图科第;为官心存君国,岂计身家”,这是在身修家齐之后,对发挥个体价值和成就家国大义的思考,是对功利之心的鄙夷和唾弃。人生之途漫漫,倘若终日汲汲营营,一味为科第身家去奔波劳累,必将错失道路两旁的风景,短暂繁华过后,也只能落得满地鸡毛的悲惨结局。
恰如韩愈所说,“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阅读以《朱子家训》为代表的中华优秀文学作品,帮助我们深扎其根、加满膏油、坚定文化自信,由此在新的人生征程上收获累累硕果、散发烨烨光辉!
有哪位给我一点修改意见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