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提出:“水是万物的本源。”仰观寰宇之下,水无处不在;俯察品类之盛,万物离水而枯。文人观水而情志满怀,哲人遇水则能生出许多关于人生的感悟。水流淌于生命的各处,也在无声讲述着生命的道理:做人当如水,怀揣至善的品性、不懈的追求、点滴积累的耐性,方能随遇而安,自在从容。
人生当如水,追求至善,为而不争。“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水作为大地之母,默默滋养每一个生灵,却不与万物相争,甘愿居于万物不愿停留的低处,故而能成江海之博大深远。蔺相如一生为赵国鞠躬尽瘁,凭借过人的勇气和胆识位列上卿,面对廉颇有意的羞辱却能主动避让,以“不争”的姿态成就一代贤相之名。反观韩信,“破齐而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最后落得夷灭三族的下场。如水一般,追求至善,功成弗居的品性早已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所以我们才会有如屠呦呦、袁隆平等作出重要贡献而不自鸣得意的“宝藏”科学家。夫唯不争,而天下莫能与之争,以水的品格做人做事,方能拥有成为“百谷王者”的格局胸怀。
人生当如水,随处可安,坚韧不屈。高山深涧,坦途罅隙,处处可见水的身影,而无论身处何种境地,水都能自寻出路,绝不因礁石的阻遏而一蹶不振、驻步不前。苏东坡被贬黄州,在失意困顿中仍恬然自适,在赤壁的清风明月里感悟人生,他留下的豪迈篇章至今仍能激励人心;叶嘉莹一生历经坎坷,却能走出了个人的情感伤怀,倾尽余生传播诗词文化;中科院博士黄国平在论文致谢里写到“我走了很远的路,吃了很多的苦,才将这份博士学位论文送到你的面前”,纵使命运多处曲折,他仍时刻怀有一份朴素的希望。人生的行进好似百川归海,时而水静流缓,时而波涛汹涌,但总有人怀着水一般的坚韧,貌似柔弱而不可摧折,生于平凡却美如神灵。
人生当如水,脚踏实地,点滴积累。“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不放过生命中每一个微小的机遇与可能,是水教给我们的道理。钱钟书在写《管锥编》前,积累了几万条读书笔记,凭借深厚的人文历史积淀才创作出这样一部“国学大典”。百花影帝张涵予,在出演电影《集结号》男主角之前,做了长达十多年的龙套。正是因为不放弃每一个小角色的历练,他才磨练出在大荧幕上收放自如的演技。滴水汇流成江河,朝夕光阴汇聚成永恒。生命中美好的东西往往藏于平常,要想抓住它,就需要我们把握每一个当下,抓住每一个机遇。
生命如水一程,也当有水的品性。淡泊不争,一点点积累,不抗拒生命给予的重负,则人生处处皆是亮丽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