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兴业路到复兴路;从蛇口一声春雷到如今雄安新区的号角。中国迈过百年风烟,经历着现代化与高速发展的洗礼。新潮与传统,如今与过去的碰撞日益激烈。依笔者愚见。既要顺应现代生活的潮流,又要不忘传统原乡。
已登新路,在于我国经济实力的强大和物质生活的丰富。放眼中国发展历程。曾几何时,“东亚病夫”的蔑称和“担架背着零鸭蛋”的嘲讽刺痛多少国人内心;曾几何时,美国布朗说出“谁来养活中国人”的这一谎言掀起多少中国人的担忧。如今,我们的“三农政策”、“三权分置”接连出台,“岁常丰秘,不知饥馑”成为可能;如今,我们的远洋巨轮劈波斩浪,公路飞驰纵横城乡。正是国家的飞速发展、方有百姓“吃穿不愁”的感叹。大到至产业升级、经济跃迁,小至食品安全,百姓小康,我们见证着祖国迈入新征程的绚丽景象。
既登新路,更在于国民公共意识的高度社会责任感和联结共享观念。随着物质生活的日益丰富,我们既没有沦为人们诟病的“美国病”,成为金钱的奴仆,亦没有进入韦伯担忧的“现代的铁笼”,化作高效率机器之下的行尸走肉。我们放远目光,运用智慧,用“联结共享”的意识代替“各自为安”的态度,成为新生活最温暖的底色。
从创建“麦巴”书屋到网络虚拟共享平台,从共享单车到共享充电宝。这些新风貌在方便人们生活的同时,也传递着关联,和谐的讯号。奔向幸福生活的路上,不应该落下任何一个人。所以当我们抚摸“麦巴”的图书时,亦能感受到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同频共振。是社会责任感和命运共同体的观念将我们带回情感的“主干道。”
既登新路,亦要不忘原乡。“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不忘原乡,并非因循守旧、陈陈相因,固步自封于历史尘埃,而应敢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创新从而让优秀传统文化焕发新的光彩。我们欣喜地看到,“才疏学浅的才浅”用多年时间,兀兀穷年,目不窥园,只为还原文物,揭开三星堆的面纱;无数非遗传承人回到山村,甘守清贫,只为重温一针一线,守住一物一情。星光熠熠,照野弥弥,优秀的传统文化在新时代洪流下需要崭新的载体来呈现,也需要坚持的毅力去守护。不忘原乡的记忆,才能更好地前行。
时代的进步助推我们登上新路,过去的情愫呼唤我们返回原乡。这两种力量交相辉映,但并不相斥。所以,这需要吾辈青年继往开来,砥砺前行,因时而变,顺势而动,让两股洪流形成合力,让发展的大船向日边胜景扬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