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诗人余光中曾写作一首现代诗《乡愁》,在他眼中的乡愁是邮票、船票、海峡和坟墓。而在我们现代人眼中,特别是远在他乡的游子眼中,它是一道精心烹制的家乡菜,是一首悠扬的家乡曲,亦或是一片故乡的山山水水……对于故乡的日渐远去我觉得,有空回去看看,尝一口“家乡”,慰藉一下同样漂泊在外的心也挺好。
尝口家乡菜,感受家的温情。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囫囵吞枣的进餐方式早已流行开来,快餐时代谁都很忙。用时间换钱,用健康换未来,可悲吧?在这种状况下,每一口菜都味同嚼蜡。有个高中读完书就去打工的哥哥跟我说过:外面太累、太缭乱,我都感觉自己就像个机器人一样地忙忙碌碌只有每次当回到家吃到一口家乡的洋芋粑粑才会感觉到自己还活着,心里才会安心下来。很多人又何尝不是这样呢?舌尖上的乡味,每一道家乡风味才会唤醒自己内心深处对家,对温情的无比渴望。
听首家长曲,感受家乡的亲切。纪录片《乡愁.雄安》中,白洋淀人不乏嘹亮的好嗓子,西河大鼓,保定老调……那百转回肠的腔调无不在白洋淀沿岸唱响,承载着一代有一代人的喜怒哀乐,是一方水土与生俱来的血脉与传承,是耳畔永远难以忘怀的乡音。相信无论是外表再怎么样冷漠,处事再怎么雷厉风行的人,在听到乡音的那一刻也会不禁潸然泪下吧!只是因为安心、亲切,不必再操心太多。累了太久都渴望休憩吧。那句话说得好,家是永远的避风港。何不听听家音,放松下自己,回味下乡的美好。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这首《天静沙.秋思》,把思乡情怀表达的淋漓尽致,多少身在异乡很少回家的游子,每读此诗有哪个不潸然泪下。是啊!谁又能阻止那一股思乡情怀呢?
从古到今,多少文人墨客留下了思乡的篇章,从幼时李白朗朗上口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到如今纳兰容若耳熟能详的“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岁月长河流过一代又一代,唯一不变的是每一代游子心中那缕浓厚的乡愁。
恍恍惚惚在大学度过了数月,渐渐感觉脱离了故乡的怀抱,身在外地,无依无靠,有时听到一句别扭的普通话,便感触颇深,那是夹杂着乡音的普通话,是那么熟悉与亲切,仿佛拨动了脑海中的那一根弦,记忆汹涌而来,将我淹没在无数笑靥音容和青山绿野中。
故乡,纠缠着多少人道不分明的情结,又浓缩着多少人难以言喻的心血。愿你我出走半生,归来仍少年,依然念着那方以前“拼命离开”的土地。
教师点评:文章中心突出,有条理性,内容丰富,文笔优美,情感饱满。作者寓情于景,将自己浓浓的情感融入到了对景物的描绘之中,文章更具感染力。作者将细腻的情感融入进了每一个字、每一句话中,深深地感染着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