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戈尔曾言:“生命是一颗长满可能的树。”用心消去外在的边边角角,获得完善的自我,发掘最美的本色。
“压力,挫折这一切消极的东西,都是我成功的催化剂。”科比在回答记者询问时,反问到:“你见过凌晨4点的太阳吗?这些年来洛杉矶的景象未变,而我却变成了有力量、有素质的运动员。”由此可见,如果没有科比一点儿一点儿打磨自己,去除多余的边边角角,何来全球体育明星市值前五呢?正是因为他善于完善自己,才获得了完善的自我。
我国古代著名书法家王羲之也有着相似的经历,他善于雕琢自己,练字的墨最终染黑一池清泉,成就一段传奇。想想倘若没有他苦心打磨自己,去掉多余的边角,怎能发觉完善的自我,又哪来天下第一行书的惊艳,这世间也再没有了入目三分的佳话。
翻开历史的长卷,细品那一篇篇曲折悲欢,顿悟,原来最终被人赞颂的,无不是自己成就自己的人生。“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项王,固执自大,不肯改变自己,最终落了个自刎乌江,含恨而终的下场。反观刘邦,博采众长,不断打磨自己,积蓄力量,成就伟业,不难得出,项羽虽是一代霸王,却不善改正自己的缺点,不敢去掉多余的边角,难免落败,而刘邦虽出身贫贱,却不断善自我,获得了别人难以企及的荣耀。
“生命是一条奔流不息的河,我们都是过河人。”正是在这不断奔腾的长河中,人们才能不断去掉多余的边角,洗去在生活中沾染的尘埃,获得完善的自我。
前世不忘,后事之师,前人已经为我们做出了太多太多的榜样,也留下了太多的遗恨,当我们还平凡无奇,并不起眼时,更应不断自我完善,哪怕忍痛也要消去自己的赘余之处。这正是为了发掘自己,最后大放异彩。
你的伟大在等待你的雕琢,雄伟的佛也不过千刀万刻,打磨自己,雕琢内在的美誉,正如诗人兰波所说:“生活在别处。”
教师点评:文章主题突出,思路清晰,取材丰富,文笔优美,见地独到。这篇议论文论点鲜明,论据中选取的事例也较为典型,增加了文章的说服力。文章论据丰富且贴切,很好地支撑了论点,让文章更具可读性,也更有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