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个喧嚣而又浮躁的时代,人们从未如此狂热于表达,于是乎思想芜杂,人声聒耳,宁静的孤岛在岁月流逝的滴响中渐行渐远。可陆谷孙曾言:“消磨绚烂归平淡,独步秋风无古今。”不问车马尘埃扰我心,心中自有一天地。纵使城市喧嚣,人心浮躁,亦可心远地偏,修心如莲。
“要么孤独,要么庸俗。”叔本华用他自己的方式诠释了宁静的深意:喧嚣是心灵的浮躁与空虚,孤独是心灵的宁静与澄澈。喧嚣者因为内心空无一物而喧嚣,宁静者因为内心充实湛然而宁静。内心喧嚣的人耐不得寂寞,守不住繁华,内心宁静的人则像一株青莲,简单自持。
但一如“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静躁并不对立,喧嚣之中亦有宁静。“问余何适,廓尔忘言,华枝春满,天心月圆。”弘一大师虽有家国之痛,虽活在一个动荡不安的年代,但心中仍有如莲般的宁静岛屿,不为外物所动,何其美好!如此,修心如莲,为人生添上淡然与从容,静看花开落、月圆缺。
如今我们的宁静早已不知所踪,尘嚣在这个刺金时代肆意流淌。我们成日为名左右奔窜,为利上下窜奔,很少有人再陪海棠度过无眠的夜晚。正因如此,我们更应在喧嚣中追求宁静。所谓修心如莲便是不为外物所染,留一方空间,种上美丽的莲,唤回内心的本具,修得一颗清静莲心,静观世界。是以,毛泽东在人声鼎沸中潜心读书,周国平掌握内心安然恬淡的力量。他8在喧嚣中静默绽放,成了清静者,“世界越来越喧嚣,日子越来越平静”。外界喧嚣再多也比不上,淡淡泼茶香,一一风荷举。
心远地偏,修心如莲,则内心湛然无往而不乐,纵然处于穷山恶水中,也能看见青石白溪,听闻鸟笑虫鸣,寻得琼浆仙露。维心中所念所静,捧一颗清水莲心,则身在喧嚣之内,心在宁静之间。
心远地自偏,我心亦如莲。世无嚣无喧,苍茫水接天。
——————————————
Hi,孤芳(草)自赏,立志写有人味,趣味,烟火味的文字。
少年的肩应该担起草长莺飞和明月清风
联系实际,总述观点↣具体解释宁静与喧嚣的含义↣辩证分析,进一步点明两者关系(非对立,可包含)↣联系实际,承接上文,强调当今的我们要学会在喧嚣中追求宁静↣花哨的结尾(点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