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年轻人更喜欢用“打卡”的方式来标记生活,健身“打卡”、美食“打卡”、景点“打卡”等等。我们从日常的打卡中,收到了满足感,可以通过不断打卡,激励自己笑对生活,热爱生活,但打卡只是一种形式,切勿流于表面,实际的行动才是打开生活的正确方式。
“打卡”是通过形式收获满足感,激励自己不断前行。
线下的打卡形式也分为许多种,可以发朋友圈打卡,发抖音打卡,微博打卡,小红书打卡,或者小程序专项打卡。打卡的目的即是庆祝自己任务的圆满完成,也是向大家分享喜悦的满足感,通过这种满足感,激励自己继续努力,做出行动。古时候,我们上课也喜欢被老师夸赞,给点小奖励,这也是打卡的一种形式,通过别人的夸奖,使自己付出的行动获得满足感,不得不说,打卡对我们的激励作用是非常明显的,现在很多老师会颁布打卡任务,同学们通过每日打卡,即可以学习其他同学们的任务完成度,也可以将自己的任务完成情况展示给同学们,督促着自己将作业完成得更好。
“打卡”应讲求实际操作的任务完成情况,而不是流于表现形式所收获的虚荣感。
我曾在刷到过一个具有讽刺意味的视频,视频中,列了一张任务清单,字迹工整,且时间划分详细,仔细看这张任务清单,学语文十分钟,学数学十分钟,玩游戏一个小时,学英语十分钟,学地理十分钟,玩游戏两个小时……这张任务清单是今日打卡项目,却失去了打卡本身的意义,打卡应是我们展现自我价值实现的形式,而不是弄虚作假,损害自身效益的娱乐形式,平日里,我们应注重打卡的品质,切勿为了打卡而打卡,靠着自己欺骗自己而收获的虚荣感,对自身与他人都毫无意义与价值可言。
“打卡”实现自我价值,传播生活正能量。
通过打卡的形式,可以展现自己的学习成果,或者展现自己的近况等等,他人的赞赏与他人的点赞互动,是对自身的肯定,在一定程度上,收获了满足感,得到了自我价值的实现,激励着自己做得更好,同时在社会层面上,对他人也起到了借鉴或者学习的效果,是值得提倡的标记生活的形式。
打卡是标记生活的极佳方式,我们要学会正确应用,我们的目标是为了更好的生活,正能量的内容与自身保证优良的实际完成情况相结合,才是我们要打卡的生活。
教师点评:议论文的创作对我们很多人来说都是“一道难题”,找不到合适的议题,梳理不清议论的思路,搜罗不到恰当又充分的论据等等等等,都会让我们对动笔写一篇议论文而犯难。不过这篇《“打卡”归形式,实操才重要》或许能向我们提供帮助。如题目所示,作者在这篇议论文中谈讨的话题不仅新鲜独特,还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是我们在当下生活中经常能见到的一种现象。而如内容所示,作者开门见山点明主论点,又采用“主论点——分论点”的论述模式多角度、更深入地将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全面铺阵、清晰传达出来,还结合自己观察到的生活实例作为论据加以剖析、谈讨,从而在进一步充实论述和增加说服力的同时拉近文章与读者生活之间的距离,提升了文章的感召力和启发性。于是如文章所示,议论文的创作好像也不是那么复杂和困难:生活中处处有议题,生活中也处处有素材。当然,我们所遇到的大多数写议论文的场景都并不轻松,我们也无法如此自如地选择自己想写的内容,但这篇文章仍然让我们知道:观点要大方直白说明,论述可以遵循一定的模式,素材的积累离不开生活的一点一滴。大家不如多多借鉴、多多尝试,一起加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