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夏商西周的分封之制到秦皇汉武的君主专权,从唐宗宋祖的儒家学派到燃遍中原的革命星星之火。中华民族历经千余载,华夏文明的江涛在继承与发展里滚滚向前未曾偃息。有前人曰:“不法古,不修今,法古则后于时,修今则塞于世。”站立于新时代的交叉口,我们应赓续扬弃的传统,发扬创新的精神,且将旧词谱新曲,再创世纪的新辉煌。
不法古,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旧词筛选,是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一味地向过去求取经验只会耽误当下的大好时机,而恰当的舍取则为以少胜多反败为胜创造了可能。明代大将于谦在国家危难之际,毅然选择不迁都城,没有走宋朝南渡的老路守一方安宁,守住了统治的根基;宋朝王安石不顾大臣反对,坚持改变旧制实行变法,一度让国家实现富强。而反观战国时期的赵括,三国时期的马谡,熟读兵书破万卷,只因不懂变通,终得得大败。“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批判的发展,有选择的继承顺应时代发展的经验才能留得住真正的精华造福世人,而非循守旧墨守成规便能安然无恙。
不修今,是追随时代发展而就的新曲编写,不拘泥于现状而怀有长远的目光。如果说历史是对现在的回声,那么未来就是对现在的反映。我们透过一个个符号,一件件文物来倾听古时候的呼唤,我们同样也可以从当今的蛛丝马迹里推测出未来振动的声波。从“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从寸草不成的荒漠戈壁到绿树成荫的林海雪原,其中经历的是经济发展而导致的不断的土地沙漠化,是一代又一代种林人的默默耕耘。而起初,一粒沙的出现,一棵树的成活,都在告诉我们在未来,那里将会是什么模样。
法古后于时,修今塞于世。过分推崇前人来时路上的脚印目光就会无法正视前方的去路,来回踱步于脚下就会踏烂薄冰般的立足之地,切断自己的前途光明。对于需要承担起国家复兴重任的我们这一代人而言,既要顺应时代优胜劣汰的规则,防止“驻留的光成为新的阴影”,又要加强对于未来时代变化的判断,做到“识时务者为俊杰”。
泱泱大国五千年,从历史的深处走开,向未来的远方走去。她步伐稳健而优美,身披辉煌灿烂的华夏文明,历经每一个春秋冬夏。我们当代青年人已以难凉的热血承担起从追着前辈的光,到自己成为光,再到把光传递给下一代人的使命,激情澎湃的为了伟大复兴拼搏奋斗,中华民族的炬火在新时代必将炽热燃烧似骄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