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被誉为“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的《感动中国》已然落下帷幕。十位年度人物或在自己的领域中熠熠生辉,或在平凡生活里奋勇前行,传递出来的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生生不息的伟大奋斗、创造、梦想精神,带给我们的是历久弥新的感动。而我们在感动之余,更要汲取精神力量,做到心有所向且行有所往。
学习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身上的奋斗精神,在通往幸福的道路上披荆斩棘、勇往直前。身残志坚的张顺东、李国秀夫妇,数十年相互扶持、相濡以沫,最终“没脚走出幸福路,无手绣出幸福花”,实现脱贫致富;“中国保尔”朱彦夫于风华正茂之时保家卫国,退役之后依旧在与自己抗争,用奋斗阐述极限人生。他们实现的不仅是个人的人生价值,更是为国家的乡村振兴大业添砖加瓦,而作为新时代青年的我们,拥有着更好的客观条件与综合素质,更应该将这种奋斗精神外化于行,用自己的双手搏出一个对于自身和国家而言都更加光明的未来。
学习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身上的创造精神,在建设祖国的过程中发光发热、顶天立地。吴天一院士心怀悬壶济世的精神,踏入高原医学这一片我国的空白领域,最终造就青藏铁路工人无一人因高原病致死的奇迹;中国航天人探索宇宙的脚步从近地到深空,走过的每一步都闪耀着创造的光辉。我国目前正从高速度转变为高质量发展阶段,想要实现高质,就必须不能止步于低端产业和人口红利,而是要有更多的人去闯、去探索、去创造,才能让“中国制造”真正变为“中国智造”。
学习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身上的梦想精神,在实现中国梦的途中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双耳失聪的青年学生江梦南心怀做医生的理想,从偏远的小山村一路考到清华大学;首位闯进奥运会男子百米决赛苏炳添超越伤病与年龄冲出亚洲速度,与“世界第一飞人”博尔特的差距越来越小。流沙河先生曾在诗歌里深情落笔:“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有了梦想的指引,我们的奋斗得以有了方向,让我们得以破除万难向着目标前进。
《感动中国》带给我们的是一种向上而又温暖的力量,我们阅读着那些不论身在何处同样伟大的人们的事迹,虽说我们可能永远都达不到他们的高度,但我们依旧以他们为榜样,为自己的行动增添力量。正所谓“爱国无小事,爱国皆小事”,我们可能成为不了那一枚众望所归的太阳,却可以将自己化为一滴水滋润着华夏的大好河山。
心有所向,行有所往。让我们感动的其实是中华民族历久弥新的精神,而我们也终将成为这支火炬的传承者,怀着伟大的奋斗、创造、梦想精神,让我们的祖国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