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里有言:“直而温,宽而栗。”做人也应如此,率直却也温和,宽容却也有原则。养成多元、立体化的性格能够互补性格的缺陷,此可谓“修身养性”也。“木桶原理”就是,决定桶中水位的高度并不取决于最长的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木板。性格不也正是如此吗?单向的性格犹如一匹无缰之烈马,缺陷难以去补足。
而只有以圆修身,以方养性,方可稳定地在人生路上前行。 以“栗”之方守内心,以“宽”之圆待人人。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对所有的人和事物都抱着一种温和、宽容的心,而心中也应有有一把秤,明事非,以律己。正如顾况之言:“上善若水任方圆。”清朝的曾国藩曾于家书中言:“立者,发奋自强,站得住也;达者,办事圆润,行得通也。”而方圆并济,自强而又宽容,便成了一位人皆敬重之人了。所以单向之律己难以行走于世间,而单向宽以待人难以坚守原则,皆不可取也。
以“毅”之方行难路,以“扰”之圆处事故。 勤奋坚毅,灵活变通。《尚书》里亦言:“扰而毅”。做人需有坚持的毅力之方,也要有灵活的处事之圆。名医孙思邈主张“治事合乎至德”,而何为“至德”?“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圆而行欲方。”这便是“至德”。如果灵活的变通过剩,最后可能是白白浪费时间而已。而如果行动的毅力过剩,不加以思考便狠狠地往一个方向冲,结果到来可能只是空忙一场。古代刚毅之士如岳飞一句“臣子恨,何时灭”,亦如陶渊明一句“不为五斗米折腰”;亦如嵇康坚决赴死前之一首《广陵散》⋯⋯方正之士犹可敬,圆滑之士难否之。刘墉为了免受和坤陷害而假意附和,这种灵活之圆是可取的,而李林甫、赵高等人的“圆”便不可取也。方以行之愈坚,圆以行之愈活。
在古代,天圆地方被纳入钱币之中,无论是那棱角分明的方,还是那优美圆润的圆,都一样令人赞叹。人如钱币,内以律己而持坚,外以处事而变通,这便是“修身”与“养性”的精妙之处。让我们从现在起,完善自己多样性的性格,从而可互补而完美。宽而栗,扰而毅,方圆需并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