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题记
当我们翻开轻薄的纸页,看到的是厚重的文字,领悟到的是处世之道,品味到的是世态炎凉……
我们站在泰山之巅,与杜甫一同感受“一览众山小”的快感;我们来到扬州城内,同姜夔一起感受“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的悲苦;我们游览滕王阁,与王勃一起看“秋水共长天一色”。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运用赋比兴的手法体现了当时的文化特征,引领了中国诗歌的发展。“高山仰止,景行行之”,把人们对道德的崇尚比作高山,体现了人们对高尚道德和至上真理的不断追求,以及对道德高尚人的敬爱与仰慕,并激励和引导着后人的道德行为准则。
《红楼梦》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不啻在文学上造诣颇深,其中对诗歌、建筑、医学的记述也影响甚远。其中有言:“头上戴着束发嵌宝紫金冠,齐眉勒着二龙抢珠金抹额,穿一件二色金百蝶穿花大红箭袖,束着五彩丝攒花结长穗宫绦,外罩石青起花八团倭缎排穗褂;登着青缎粉底小朝靴。”让富贵之人的穿着跃然读者脑海中,拓宽了我们的视角。
《匆匆》是朱自清所著的一篇散文,他以生活中常见的事例说明了时光转瞬即逝,告诫我们要珍惜光阴,文中开头即言:“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枯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引发读者的思考,意味深长。
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我们要反复研读文学,从中悟出人生哲理,正可谓:熟读而后能悟,悟而后能用,用而后生巧,巧而后出新,让我们不断推陈出新,以鸿浩之志,铸强大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