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汉代董遇“当以三余”时间勤勉治学,用余暇时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到近代画家齐白石以“余”作“鱼”,绘就《三余图》之画卷,为生活增添色彩。由此可见,闲暇之余是人生之中可贵的存在。
珍惜余暇时光,是在人生道路上对自我生命的尊重。在这宛若长江般无穷无尽的时间长河里,我们的一生便如蜉蝣一般转瞬即逝。但倘若我们能在这短暂的一生中珍惜每一分每一秒,那么即便是微弱的烛光也能在时间长河中绽放自己的光芒。且看那位“职业是生病,业余是写作”的残疾作家史铁生,因为惜时,让他穷4年之功在一周三次的透析中,利用透析后的残存时间写下了《病隙碎笔》。试想,若是他在患病之时无奈等待死亡的降临,那我们还能看到他对于生命意义的追问吗?他那“铁”一般的光芒会在时间长河之中绽放吗?正是因为他珍惜时间,才让他在病隙之余唱出了生命的歌谣,在短暂的人生之中散发出他那“铁”一般的光芒。
善用余暇时光,是在浮躁社会中对自我生命价值的沉淀。古往今来,社会之中总有大部分人所追求的都是浮于表面的袍笏轩冕、华屋广厦,即使闲暇之余也因浮云之物而导致无法沉下心来。而那些摒弃浮华的人,总能善用余暇时光,沉淀自我价值。昔有嵇康在“魏晋之际,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的时代选择散尽功名,于闲暇之中坚守独立。当挚友山涛欲举荐他为官时,他不为名利所羁,写下了《与山巨源绝交书》。今有樊锦诗在经济腾飞,物质丰裕的时代放弃优渥生活,毅然选择扎根大漠,即使闲暇之余心里念的也仍旧是那敦煌石窟。乌纱孔方于他们而言不过是身为之物,浮躁的时代因他们善用余暇时间沉淀自我价值而更加美好。
揆诸当下现实,当代年轻人总是竖起一道名为“没有时间”的屏障,将自己与美好的世界隔绝。殊不知,在他们工作之余刷着大体相同毫无意义的短视频时,总有人利用这余下时间读完了一本有益书籍,让思想进行了一次旅行;在他们学习之余熬夜打游戏时,总有人利用这余下时间学习了一项新技能,不断提升自身能力。“没有时间”不是借口,善用时间才能破除那道阻挡我们发现世间美好的屏障。
正如尼采所言:“每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愿我们都能在闲暇之余珍惜时间,善用时间。于无声处唱响生命的歌谣,于浮躁时沉淀自我的价值,用闲暇的时间为生活增添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