姥姥的琵琶曲

四年级 叙事 820字
2024-01-19 22:57:52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满了整个小院。我坐在院子里,听着姥姥弹奏着琵琶,那悠扬的琵琶声,如泉水叮咚,如轻风拂过,让人陶醉。这是我童年最美好的记忆之一,也是我至今无法忘怀的旋律。

姥姥的琵琶,是我小时候最喜欢的玩具。那时候,我还是个不懂事的孩子,总是吵着闹着要姥姥教我弹琵琶。姥姥总是笑着摸摸我的头,说:“孩子,琵琶不是那么容易学的,你得用心去感受它。”我便抱着琵琶,跟着姥姥的节奏,一遍又一遍地练习。虽然那时的我并不懂得琵琶的奥妙,但琵琶的音色却深深地烙印在了我的心里。

时光荏苒,我渐渐长大,学业繁重,渐渐地,我对琵琶的热情也淡了。直到有一天,姥姥病倒了。我站在病床前,看着姥姥瘦弱的身影,心里五味杂陈。这时,姥姥拿出了那把旧琵琶,轻声说:“孩子,你忘了你的琵琶了吗?"我恍然大悟,原来我已经忘记了那个陪伴我度过童年的琵琶。

我拿起琵琶,轻轻拨动弦线,那熟悉的音色再次响起。我仿佛看到了童年的自己,和姥姥一起在院子里弹琵琶的画面。那时的我,无忧无虑,只知道跟着姥姥的节奏,弹奏出最美的琵琶曲。而如今,我已经长大,却再也找不回那份童真。

我弹着琵琶,一曲又一曲,琵琶声伴随着姥姥的呼吸,轻柔而深情。姥姥的脸上露出了微笑,她似乎在说:“孩子,你终于找回了你的琵琶。”那一刻,我仿佛看到了姥姥年轻时的模样,她曾是村子里最出色的琵琶手,她的琵琶曲曾感动过无数的人。

然而,岁月无情,姥姥的身体已经不再年轻,她的手也不再灵活。但她却从未放弃过琵琶,从未放弃过对音乐的热爱。如今,我明白了姥姥的琵琶,不仅仅是一种乐器,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一种对生活的热爱。

琵琶声渐渐地停止了,姥姥的眼睛也慢慢地闭上。我轻轻放下琵琶,紧紧握住姥姥的手,泪水不禁涌上心头。我知道,姥姥已经离开了我们,但她的琵琶曲却永远留在了我的心里。

从那以后,我便决定,要继承姥姥的琵琶技艺,将姥姥的琵琶曲传承下去。每当我弹奏琵琶时,仿佛能感受到姥姥的陪伴,仿佛能听到她那悠扬的琵琶声,在风中飘荡。

教师点评:从小时候到上小学,再到现在升入初中,“我”在慢慢长大,“姥姥”也越来越虚弱,但“姥姥”的琵琶曲却伴随了“我”成长的每一个阶段。在作者笔下,那琵琶曲饱含“姥姥”的情意,也融进了“我”的怀念,但也可以看出作者是把“亮点”打在语言上的,而非材料的真实和主题的深刻,这就是作者的“立意”。按照这个“立意”,我们不可避免地看到通篇的“语言秀”,同时也产生了一些疑惑:“为什么小时候听到‘我’的哭声‘姥姥’会弹琵琶?”“琵琶声中的凄凉、无奈与悲伤来自何处?”“‘姥姥’在最后弹琵琶是出于怎样一个出发点?”正因为这些疑惑无法得到解答,语言貌似华丽实则言之无物,整体效果也让人不免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