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都冬天,城里乡里寂寥的很,不常回来一次。今日可便是回家了,受母亲的款带与爱后,想到小时候的情景,总是会潸然泪下。
——题记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辛勤三十日,肥母渐瘦”这几句话我也是深深体会到了。在外地总是每天吃苦吃劳,却不能回家。但凡松懈一点,挣的钱就不够养家糊口。我也不求太多,只是凭我自身的能力太苛刻了。一段时间,我内心十分复杂。终于决定了,回家一解相思愁。常年不曾回家,看见她那张写满沧桑的脸上,被风刮的粗糙极了,不像年轻时那样顺滑细嫩。果然,岁月不饶人。
娘年轻时多好看呐,她自己总是不说,也不爱照镜子,跟村里的小姑娘不一样。母亲的眉是罥烟眉,又黑又长,似细水长流。眼角有一颗痣,听人说是泪痣,但母亲在我旁总是不哭的。小时,家里粮食不好,母亲忙活半个月把粮食卖完了,回来时却让小偷偷了钱。母亲回来就坐在床头哭啊哭啊,那天我和伙伴玩晚了回家,第一次看见母亲流泪。我想上前为她擦擦,她坚强的对我说:“娘没出息,不能给你交书钱了。放心,娘给你凑。好好读书吧,江儿。”我当时含着泪使劲的点了点头。可我现在,甚至一辈子也还不尽母亲对我的恩情。
我坐在褪去了漆的木沙发上,沙发有了多年的历史,不禁勾起我对以往美好岁月的回忆。我仰着头,感觉眼角已经湿润。母亲来了,青丝已成白发。粗糙的手递来一碗馄饨。母亲垂眸,为我擦干净的桌子,才端了上去。我说:“母亲,我们平时不吃馄饨啊”
“娘怕你吃不惯饺子。”
“怎么会,我最爱吃娘做的饺子了。”
我看着馄饨,馅儿已经露了出来。“这,冻了很久的吗,娘?”
“娘盼着你回家,这馄饨放久了兴许裂了。等着,儿。娘现在给你包新鲜的饺子。”
母亲转头又去忙活,母亲蹒跚的步伐在暮色下构成了一幅画,是可以催无数儿女泪下的画。“娘,您别劳烦了,来。今天儿为你包一碗饺子。”母亲安详的注视我,轻轻的笑了。“啥味儿?”我问道母亲。母亲提高了嗓音:“老样子。”剁着白菜帮子,我想起儿时总是与母亲这样谈话。小时白菜不主贵,但母亲做的饺子确实我的最爱。忘不了,一个个滚圆丰满的饺子下锅,锅中得水沸腾起来,向上冒着热气。
也许是一次归途,一碗饺子,是是说不尽的相思……
教师点评:文章主题清晰,结构完整,内容具体,文笔优美,立意独到,情感细腻。作者在文中讲述了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故事,文章富有生活气息。文章要素齐全,内容完整,细节充实,文中讲述的这段经历得到了细致、流畅的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