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我都深深的热爱着中国古典文学。它凝重、醇厚,蕴含着历史文化的积淀,凝聚着文人墨客的魂灵。
它适合在夜阑人静时细细品味。乘国千载的风,让思维的轻舟划向岁的深处,越过几道历史的门槛,去寻见,去感动
我常常流连于唐诗宋词的世界里。唱百回的是怒发冲冠的豪情壮志,是金戈铁马的踌躇满志,是傲射天狼的潇洒不羁,是提携玉龙的视死如归:三叹的是乱红飞零的泪眼蒙胧,是人比花瘦的难解情思,是铜雀深锁的叹息扼院,是离愁如丝的凄凉忧伤......
我又常常感叹于“春尽花魂无觅处,人间再无潇湘子”。我深深地爱着那个林妹妹,那个“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的女子。她是真正的女孩儿,率直天真,虽然生活在令人窒息的封建时代,却执着地追求着真正的自由与爱情。最令人难忘的莫过于“埋香冢飞燕泣残红”。黛玉葬花,是行为艺术,它表达了对美丽生命的赞美与埋葬,既热烈又绝望,既优美又凄凉。曹雪用高超的技艺,描绘了“世外仙姝林”,造就了古典文学的巅峰。
中国古典文学是多么博大精深,多么让人迷醉。它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文化家园哪!
可是走在街头的书店里,我却有迷路的感觉。满目的校园小说、网络文学,那些带着英文、带着奇形怪状的网络符号的,是什么呢?它们备受青年学生青睐,傲踞畅销书架,而古典名著却瑟缩在无人问津的角落。诚然,网络是新兴的文学媒介,但我们的根,我们的家,我们自己的特征与胎记呢?我内心不禁掠过一阵阵迷惘与悲伤。
最近,我的心略微欣悦了些,因为我看到古典文学重又受到人们的关注,于丹的《〈论语〉心得》、易中天的《品三国》..人们在“回归本源”之时,又多了几分思考。
最后,想起一位作家的话:
“中国的文学,在转了一圈后,又‘回家’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