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速之下,不忘初心

四年级 叙事 1653字
2023-12-03 12:09:16

闲闻琵琶女叙少小欢乐事,复今年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竟忆稚幼年华,叹光阴之虚度,韶华之错付,感慨万千,作文以记之。

那年,我只有三年级。在课外书上看到了一句话“桑榆之光,理无晚照,但愿朝阳之晖,与时并明耳”,便给自己的书房取名叫桑榆斋。当微光透入树间的缝隙,温润一方空气时,我就坐在书桌前读书。起初只读些童话和传记,一坐就是一个上午,读书的每个上午静谧且美好,书中的人就像一盏星星,灵魂深处的对白,是清悠无间的长生殿,美誉有加的伊甸园。

九岁生日那天,父亲送给我一本《三国演义》。诙谐的封面,深奥的书名,和之前看的都不同。我双手合书翻来一页,上面写着——诸葛亮病逝五丈原。精致的排版和蓝本的外型,让我走进了书里。在那个有蝉鸣的夏夜里,梧桐栖雀,我梦观桃园而醉饮辕门,看到了义结关张,情系汉中。在那个有霜降的秋夜,麦花吹穗,我夜宿铜雀台而暮归七星坛,看到了兵溃夷陵,火烧赤壁。在那个有月圆的冬夜,我暗度华容道而明访五丈原,看到了星陨山丘,国统家和。我用一个四季,换来了百来年的更替,从群雄逐鹿到三国鼎立,从六出祁山到中原归晋。汹涌澎湃的不只是暗夜黄昏,我的心也随着诸将的生老病死,政权的盛衰兴亡,纷战的输赢而牵动。至今犹忆郭奉孝陆逊的神武,司马徽徐庶的明智,邓士载赵云的英勇,荀文若姜维的倾为,还有丞相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巳……我买了一把羽扇并骄傲地向家人展示“臣孔明是也”。那时的信仰很简单,热爱很直白,内心的想法和文字也像未经雕琢的汉白玉,洁白无瑕,不染粉墨的素颜,真挚无邪。兴趣是满载清辉的星光,让小舟在遥遥星河上畅通无阻,到达穹顶下的彼岸,书上的沉稳也带来考场上的沉稳,我的小学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心无杂念。

再看,便是疫情发生后的第三个月。我带着书史的绵绵诗意和熠熠长情直升进了初一最好的一个班。但生活就像有神秘人按下了倍速键,加快的是命运的齿轮,加深的是青春的年轮。周末,晚自习的时间都在学校度过,七科的压力以及应试作文的局限性,我没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看书了,爷爷奶奶家和“桑榆斋”也难去了。蜡笔绘成的牌匾泛着暗光,红绳捆成的书籍泛着灰黄。疫情和同学间的讨论让网络闯入了我的生活,为了在社会化中更好地融入同学,我开始了解他们八卦的网络小说和明星,为了在信息化中更快融入时代,我开始关注大家追捧的短视频和直播。从此,羽扇变成了周边,名著经典变成了网络小说,明信片替代了摘抄本,短视频替代了纪录片。熬夜不是为了挑灯夜读,而是为了在被窝里刷没看完的视频。休息不是为了修身养性,而是为了在电视里追没看完的综艺。在快生活的快背景下,我成为了欲望的牺牲品,节制的放大镜。这仿佛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我的成绩也在黑眼圈和所谓的快乐中一落千丈。

回首往事,小时候盼望着的总是过年,而现在,学年又像开了倍速,去年的尾翼总能追上明年的伊始。那年,是初三的第一个学年。倍速之下,在无趣的消磨和无力的抗衡中流光转逝。习惯性自卑总让我抬不起头来,成绩的低下,幻化为精神上的囹圄和心理上的桎梏。垂涎、艳羡、懊悔、迷惘,已成为初中的本色。小学的美誉,在最好的那个班的自信傲骨,早已随硝烟弥灭,留下的只不过一个头衔。靠着小学积累的文学积淀以及网络文学下的华丽词藻,我企图在作文上找些苟延残喘的成就感,虽然偶尔博彩,但因长期不看课外书而内容空洞,议论空虚,形容浮夸而不成美玉。失去了底气和实力,像挖空身体柴草的稻草人,不在风中飘曳,就只能倒在草垛上。对于文学,我又只有淡淡的情思。我败于垓下,溃于“倍速之下”,毁于瑰丽的陷阱,鲜妍的厄梦,溺于虚幻的罗网,妄想的死海。

在尘封的纪念下,我又打开了那本《三国演义》,不禁泪流满面。曹操不只有狡诈,他也有圣人的心怀,济世的情思。刘备不只是仁义善良的代名词,以立汉之名,私掩着封禅的私欲。周瑜并不是小气无度的都督,他的风流而又短暂的一生又是多少人的艳羡。我童年时最崇拜的武乡侯,也不是完美无缺,思虑良多也会失足没落。社会和境遇在变,理想抱负和理解也在变,在倍速之下的时代,不失本心选择其中一条中正之路方得万变之不变。